第七节 业余教育 甘南的业余教育始于民国18年(1929年),时置甘南新荒初垦。教育会及民众学校均未成
立。故社会教育尚未开展。经教育局长唐景明募捐,购办“万有书库”丛书若干。在城中一校
储藏,以供各界借阅。
日伪时期,县内设民众讲习所2 处,分别附设于甘南国民优级学校和东阳国民优级学校内。
伪康德9 年(1942年),情况如表
民众讲习所状况表
伪康德9年
1946年,县城组织了妇女识字班,教师由县政府社教股担任,入学妇女30多人,之后又组
织了冬学短训班;职工总会还组织了职工夜校。1948年11月。县政府下发了开展冬学教育的指
示,广泛开办冬学。寒假期间甘南、东阳、平阳和查哈阳等地40多名教师在区所在地组织了6
处工人和农民夜校;各乡村小学70多名教师在农村组织393 所冬学或称识字班、识字组,上学
人数达5 000 多人。1948年12月,甘南成立了冬学委员会隶属民教科领导。1949年末,全县开
展了空前规模的冬学运动,历时3 个月,共办冬学586 处,适龄青壮年36 960人参加学习,占
全县总人口40%以上。1950年冬。又有18 743人参加冬学学习。主要对象是翻身农民、农村干
部,办学形式有学校式的、小组式的、识字班式的,形成一种群众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印文化扫
盲运动。1952年,甘南县扫盲运动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与教育科合属办公。是年,全县各
冬学、民校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1 个半月内在机关和职工中扫除文盲170 多名。1953年,
全县各区都配了专职民师。1954年,对业余教育工作进行了整顿,扫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9 5年。在甘南镇成立第一所机关文化校,之后,在平阳、宝山、查哈阳等地又增设了3 处文
化校,农村参加扫盲人数超过1955年的8 倍。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由于追求高指标、高
速度,业余教育也刮起了浮夸风,全县出现了大批的所谓无文盲社、无文盲队。1960年大部分
文化校停办,农村业余扫盲教育也停止了。1962年以后,逐渐恢复,到1966年春,全县扫除文
盲25 872人,文盲由1949年的95%减少到30%。1967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业余
教育遭到严重的破坏,撤销了专管业余教育的专职干部,取消了领导机构,期间虽开展了“小
靳庄”式夜校,但已不成为业余教育了。1973年,县业余教育机构恢复,1975年恢复甘南县业
余教育委员会名称,仍在文教科办公。1979年,改称甘南县工农教育委员会,在文教科设工农
教育股。各公社也相应建立了工农教育委员会。1980年,全县扫除文盲工作和农村民校情况有
了新的转机和进展。全县扫除文盲22 178人,实现了基本无文盲大队220 个,小队960 个;农
村共建民校1 1 47个,有学员7 457 人。民师1 087 人。1981年至1985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
的发展,在学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文盲数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全县办起49个工农中等专
业技术班组,学员达830 人,对科学种田、林牧副渔各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地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