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佛教

第十七篇 社会习俗

第一章 宗教

第一节 佛教



民国16年(1927年)5 月,河北通县僧人释显慈来属境。在甘南镇建立“普渡寺”(关帝
庙),净上宗。僧徒共10人,庙产有土地6 垧,房基地2 号。自此佛教始传入境内。佛教寺院
的修道人员,男的称“僧人?”或“和尚”;女的称为“姑”。削发脱俗。不用隹家姓名,出
家姓”释“。其寺庙由和尚住持的称”寺、刹、宫“。由尼姑住持的称”庵“。佛教寺庙的教
派很多。主要宗派有:临济、曹洞、昆卢派等30多个派别。供俸“释加牟尼”、“阿弥陀”、
“观世音”。此外有“天仙”、“圣母”、“龙王”、“药王”、“武圣”(关岳)、“娘娘”
等。


民国16年(1927年)以后至民国20年(1931年)期间,属境内各地相继建起大小佛教寺院
(俗称和尚庙)多处。在甘南镇内有“泰安寺”,禅宗临济派,住持僧释修一。僧徒6 人;在
三区甘井子有“青云寺”(今长山乡永青村)。临济派。住持僧释长江,1 人;在二区忠信村
有“聚佛寺”(今兴隆乡忠信村)。临济派,住持僧释含起。僧徒共4 人;一区山湾屯有“两
佛寺”(龙王庙,今兴隆乡山湾村),临济派。住持僧释灵有。1 人;一区新发屯有“东普渡
寺”(今兴隆乡新发村)。天台宗高明派。住持僧尼姑释显如。尼姑共5 人;在东阳镇有“法
灵寺”,临济派,住持僧释本江。僧徒共4 人;另有东阳镇的“全佛寺”,临济派,住持僧释
本成;一区集贤村水泉屯的“普陀寺”(今宏建乡集贤村)。临济派,住持僧释含舫;二区太
平山李老玉山的“双山寺”(今宝山乡太平山村)。临济派。住持僧释妙空;查哈阳镇的“金
刚寺”,临济派。住持僧释修身;三区陶家窝堡的“金莲寻”(三皇庙。今划给齐市碾子山区)。
临济派。住持僧释灵恕。县内共计12处,有僧人49人,尼姑5 人,在县城香火最盛的是“普渡
寺”以及“泰安寺”(龙王庙)。每年旧历四月十八日(一年一度的庙会),城乡远近各地广
大群众上庙进香、烧香了愿的或逛庙的人非常多。如遇旱年求雨唱“酬雨大戏”塔台演戏或演
皮影、尤其热闹。1947年土地改革。境内各寺庙均被群众查禁,僧人多数还俗或散去,庙宇有
的被拆毁。有的被改作别用。宗教活动从此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