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林牧渔场
第三节 农林牧渔场
一 龙江县良种繁殖场
1952年在富拉尔基建龙江示范农场,1953年迁入龙江镇,1959年改为龙江县良种示范繁
殖场,1970年改为龙江县良种繁殖场,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下设两个农业队、一个基建队、
一个机车队和铁木组、打米厂。1985年有职工112名,有耕地1471亩,以繁殖原种为主,承担
省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场内有大口井2眼,其中两级提水的机电井1眼,蓄水池3个。良种
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年产良种15~20万公斤,年总产值达17万多元。场址设于龙江镇内。
二 龙北良种场
1960年由龙江镇龙北管理区改建为龙北农场,1972年3月改为龙北良种场。全场总面积11
平方公里。下设6个分场,有职工1386名。除农业三分场建在白山乡境内外,其它5个分场均在
龙江镇内。1985年有耕地13262亩,以繁殖两杂和自交作物原(良)种为主,进行良种示范。年最
高产良种50万公斤。工副业有采石、烧砖、酿酒、建筑、维修等。1985年产值达126万多元。
三 绿色海洋林场
位于龙江县城南44公里。场址在杏山乡境内。地处北纬46°58′,东经123°01′。1956年
5月,建立杏山林场,1959年改为国营杏山机械林场,1960年改名为绿色海洋林场。全场总面积84
平方公里。有职工120人。下设2个作业队,3个营林站,1个苗圃。林场以营林为主,有林地106257
亩。从1968年开始间伐利用,年均间伐6000亩左右,生产木材1200立方米。年产落叶松、樟子松
种子2500多公斤,产值达20多万元。
四 错海林场
位于龙江县城西35公里。属半山区,跨龙兴、雅鲁河、济沁河、山泉4个乡镇,32个村。地
处北纬47°27′,东经122°51′。1960年建场。场部驻雅鲁河乡境内。全场有林地114435亩,
其中人工林58000亩,林木总蓄积量为105000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杨树、落叶松、樟子松。经
营的天然次生林多为柞、山杨、白桦等。有汽车2台,拖拉机5台,手扶拖拉机2台,林机具54
台,柴油机3台,电动机6台。造林、幼林抚育、间伐,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年平均造林7000
亩,年间伐木材300余立方米。场下设机务、种苗、造林、家属4个生产队,1个苗圃,6个营业
站。有职工112名。
五 龙兴经营林场
位于龙江县城西北60公里。1960年建场。场部驻龙兴镇德胜村。地处北纬47°29′,东经
123°35′。经营林地217665亩,多为柞树,兼有少量松树和杨树。年出产木材100多立方米,
松树子10000多公斤,产值达27000多元。有蚕场50390亩。设有德胜、利华、旧边、麒麟4个营
林站。有职工56人。
六 山泉经营林场
位于龙江县城西45公里。1960年建场,场部驻山泉乡境内。地处北纬47°19′,东经
122°41′。经营林地23万亩,包括山泉、柳树、济沁河等乡的部分荒山及天然次生林。天然次
生林主要有柞树、白杨、白桦等,人工林主要有落叶松和樟子松。从1973年开始间伐利用,至
1985年生产木材216立方米,为国家上缴资金10300余元。1979年开始采集落叶松、樟子松树籽,
解决了场内育苗种子。全场有职工60人。设4个营林站。
七 林木良种繁育场
位于龙江县城53公里,华民乡境内。地处北纬47°00′,东经122°33′。1973年10月建
场。1980年改为林木良种繁育常有职工45人,林地3585亩,杨树良种育苗地945亩,年平均向国
家提供种条300万株。同时还间种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八 靠山种羊场
在黑岗乡境内,距黑岗站5公里。场址设于候家窝棚,地处北纬47°17′,东经123°22′。
建于1953年,为第三示范农场,1958年改为龙江县畜牧良种繁殖场,1963年改为靠山畜牧场,1981
年11月改名靠山种羊场。全场面积168平方公里。有职工1103名。下设5个分场,共8个自然屯。
场部驻靠山分常靠山种羊场有优质细毛羊3329只(含基母1714只),牛97头(含奶牛61头、基母
36头),马404匹(含基母164匹)。建场以来向国家提供种羊16603只。远销内蒙、吉林、辽宁、
山东、青海等5省。1985年总产值120多万元。
九 龙南畜牧场
1960年由龙江镇综合管理区,改建为龙江县副食品基地常地处北纬47°19′,东经123°09′。
1963年改名为龙江县畜牧场,1969年改名为龙南园艺场,1973年改名为龙南种猪场,1981年11
月改名为龙南种畜场。全场总面积33平方公里。有职工1786人,下设7个分场,23个生产队,8个
工副业车间及建筑工程队、油米加工厂等。除五分场设白山乡、七分场设发达乡外,其它均在龙
江镇郊。场部驻龙江镇。
到1985年,全场养猪640头、奶牛142头、羊126只、马190匹等。种植蔬菜及杂粮作物13424
亩。工副业生产有烧砖、柳编、澎润土等。全场年产值213万元。
十 龙江畜牧场
原为龙江县畜牧场,建于1963年。1970年改为龙江种马场,1974年由头站公社迁至景星镇。
1981年11月改为龙江县畜牧场,地处北纬47°04′,东经123°01′。全场总面积48平方公里。
有职工929人。下设4个分常其中六九分场,三门峡分场在杏山乡境内,头站分场平原分场在头站
乡境内。龙江畜牧场以繁殖种马、种羊、种牛为主。有草原3万亩,养马130匹,牛276头,羊
1291只,猪1006头,鹿109只。1985年出产种马80匹,种羊250只。有耕地17610亩,种植作物有
玉米、谷子、小麦、大豆、葵花等。1985年粮食总产145.597公斤,实现了自给。年总产值109万
元。
十一 正阳畜牧场
1962年建场,原为龙江县畜牧场五分场,1966年改为正阳黄牛场,1970年改为正阳马场。场
址在福山永乡望海村北长寿屯。地处北纬47°39′,东经123°20′。面积9平方公里。以牧业为
主,兼营农业。有草原4430亩。1985年饲养牛57头,羊961只,猪250头,马151匹。有耕地8571
亩,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和甜菜。有职工329人。年产值46万元。
十二 龙江湖渔场
1956年10月建场,称国营龙江示范养鱼场,1963年改为龙江湖畜牧场,1964年改为龙江县畜
牧场八分场,1969年改名为龙江湖渔场。有职工187人。场址在东华乡境内东华村北。地处北纬
46°49′,东经123°10′。面积为14平方公里,以养鱼为主,兼营农牧业。共有水面18000亩,
水质碱度较高,俗有“碱泡子”之称。放养鲤鱼、鲫鱼、白鱼等。1985年产商品鱼40000公斤,产
值达4万元。
十三 东山养鹿场
在龙兴镇东朝阳山下,地处北纬49°24′,东经123°38′,距县城60公里。1958年建场,
称东山园艺场,1974年改为东山养鹿场,有职工40人,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养鹿324只,年产鹿
茸45公斤,繁育仔鹿60只,年产值6万多元。1985年有马鹿80多只。有耕地300亩,主要种植鹿食
青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