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党的思想建设

第六节 党的思想建设





一 党员教育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龙江县委始终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
事日程,坚持经常向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纪律教育,并已形成制度。

各基层支部通过“三会一课”,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一次支委会,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
活会,每季上一次党课。每个党员必须定期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党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此外,
还组织办学习班,分期轮训,教育党员。通过对党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使绝
大多数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

1956年,为使全体党员了解党的“八大”会议精神,有3760人直接听到县委领导的传达,
占全县党员的70%。

1961年12月~1962年3月末,以党的性质、宗旨和最终目标,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政干
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内容,对农村党员进行一次轮训,训练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和一般党
员3750人,占应受训的84.9%。

1982年6月开始,先后对农村党员进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新党
章的教育。以公社为单位,分期训练党员,采取党委统一讲课,先训骨干,后组织党员集中学
习,分散讨论的办法开展教育,在11146名农村党员中,有8419名得到训练。使参训党员领会
了《决议》的精神实质,清除了模糊认识,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了一致。通过新党章的学习,
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1983年全县有5个公社办起了党校,县直9个职工学校也承担起
党员训练任务。

1985年,党员教育结合整党进行。通过学习中央有关整党文件,向全县党员进行了党性、
党风、党纪教育,从党的奋斗目标、宗旨教育入手,集中解决党员中存在的信仰、信念、信心
“三信”不足的问题。分批组织党员通过录音、录像收听收看古城岛抗洪抢险、新牧马人曲啸、
老山前线英雄报告团、改革家马胜利等先进事迹,对党员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是年,全
县23个乡(镇)普遍成立了党校,并用两个月时间,分批对党员进行了轮训,党员受教育面达90%
以上。

二 理论宣传

理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党员干
部的理论水平,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1953年中共龙江县委,规定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制度。在学习时间上,机关每周4小时,
学校2小时。在农村公社工作的党员干部定为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抓空学。1964年实行
“五十制”,即下去工作10天,上来学习1天、工作2天、休息2天。在学习的组织领导上,一
般以党支部为单位,分成学习小组,重要的先由辅导员讲解,而后讨论。在学习方法上,自学
和集体学结合,阅读、思考和讨论结合,自学和辅导结合,通读与精读结合。

1953年12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教育中,摸索出领导带头学习的经验。1964年学习
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采取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及时总结交流经验,进而掀起全面性学习热
潮。1979年10月~1980年1月,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贯彻中共中央1、2号文件时,用以
会代训的方法,集中学习,重点讨论,消化的深透。1982年9月开始的党的十二大文件学习,
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举办“理论骨干训练班”,分题辅导,专题讨论的方法。1983年系
统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逊,宣传部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辅导讲课,帮助广大党员
干部加深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自觉地把全会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去。

1985年,突出了有关农村经济政策的理论教育。县委总结了合山乡党委宣传贯彻中共中央
(1985)1号文件的5条经验:一是阐述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一贯性,进行“一
坚持、两不变”的教育;二是进行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要性的教育;三是进行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意义和商品交换知识教育;四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教育,五是进行科学技术
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经验推广全县,对加速农村
经济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 社会宣传

1 时事政策宣传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中共龙江县委在县区干部中培训了500多名宣传员,
组成工作队,分赴各地,面对面的向广大群众宣传。宣讲《土地法大纲》的有关规定,宣传土
地改革政策,尤其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孤立富农,消灭地主阶级”的阶级政策,提高
了广大贫雇农的阶级觉悟。90%的农民踊跃参加了这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实现了政治、经济
上的彻底翻身。

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发布。县委举办训练班,训练县、区报告
员48人,基层宣传员2235名,报告240场次,听众达21.3万人。朝鲜战争爆发后,印发了世界
和平理事会宣言和决议、时事讲话、朝鲜地图,以及镇反宣传材料等4000多份。并广泛利用黑
板报、广播筒、漫画展览、戏剧演出等宣传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清除
人们头脑中的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加深了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广大青年积极报
名参加志愿军,1951年3月,龙、景两县青年参军达1650人,参加担架队的近千人。在镇压反
革命运动中挖出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7月,龙、景两县均召开万人大会,公审处决
了16名反革命分子。

继婚姻法、宪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之后,于1955年11月14日,中共龙江县委组
织宣传队8695名,宣传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次宣传发动面广,教育的深透,达到了家喻户
晓,人人皆知,对合作化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年底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416个,
入社农户达90%。

1958年1~9月,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宣传。县委
拟定了宣传提纲,各乡镇也制定了宣传计划和措施,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各级
领导亲自挂帅.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宣传报告员达374
名,每人都做1~4次报告,多者达6次以上。全县受教育人数达14.55万,占应受教育人数的95.4%。
县报、县广播站、业余剧团有力地配合了这一宣传活动。仅半个月时间,全县28个乡镇,245个
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政社合一,成立了14个人民公社。9月20日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中,组织各种宣传队宣传《五·一六通知》、“最高指示”、“最新指示”,
搞“忠”字化活动,宣传“批林整风”、“反回潮”、“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宣传“反击右
倾翻案风”,连续不断。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宣传《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全县召开声讨会、批判会
3100多次,写出批判文章119000多篇。通过批判,戳穿了“四人帮”的伪装,看清了他们的反
革命本质。1979年1月,开始宣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此次宣传,方法、步骤都
比较扎实。1983年县委把贯彻中央(1983)1号文件,作为主要宣传任务。针对干部“怕倒退、
怕两级分化”,社员对政策不托底的思想顾虑和模糊认识,向全县下发了落实生产责任制宣传
材料。组织县、社领导干部做报告,宣传员、报告员讲演。并利用广播、活动室等宣传阵地,
反复宣传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实行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重大意义,宣传有关政策、规定,解除了各种思想顾虑,从而把人们的思想认识,
统一到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上来,推动了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1985年突出抓了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宣传。年初组织县直和各乡党委副书记、
宣传委员参加的106人学《决定》训练班。4月,下发了学习政府总理在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
所作的《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政府工作报告。9月,县委宣传部门编写了党的
全国代表会议文件辅导材料,印发全县。县委领导结合文件精神还就龙江县执行“六·五”计
划形势和“七·五”规划的意见,向全县党员干部做辅导讲话。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广大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坚定了改革信念和决心。

2 法制宣传

1981年,中共龙江县政法委员会和司法行政部门,培训报告员、宣传员812名。

分别对城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
经济合同法、遗产继承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八法一例”法律知识教育。

1983年5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日(周)活动。在龙江、景星、龙兴3镇,设立了5处法律宣
传站,共接待群众来访96人,当场解答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展出照片、图片198幅,散发宣
传材料16种,3.2万份,演出有关法制宣传方面的文艺节目6场,出动宣传车1台,走街串巷进
行宣传。参观图片、听广播录音、观看文艺节目、领取宣传材料的职工群众2万人。1983年8月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以来,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活动。通过报告会、群众大会、公判
大会、出动宣传车、编发宣传材料、公布典型案例、张贴标语、出黑板报、墙报、画廊、举办
罪证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城乡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1984年建立龙江县普及法
律知识办公室。从1985年起,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全民普及法律知识。1985年总结了啤酒厂,
兴隆川乡、龙江镇三街、第四小学、二三一处、白山乡妇女学法、用法典型,开办了有289人
参加的3期普法骨干训练班。乡(场)镇层层办班,共培训骨干3300人。同时购置了干部、职工、
农民法律常识读本67043册,法律常识400题问答、“九法一条例”(后增民族区域自治法)等
9600册,为普法学习创造了条件。

3 “五讲四美三热爱”宣传

1982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了龙江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负责“五、四、三”工作。

1983~1985年,“五、四、三”活动委员会,紧紧围绕整顿环境,清理“脏、乱、差”,
搞好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这个重点开展工作。全县城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搞环境
卫生;工交、财贸、医疗卫生等行业,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各地植树造林、
种花、种草,美化环境蔚成风气。县政府所在地龙江镇有美化条件的189个单位,就有145个单
位在厂区、院庭植树、修造花坛、铺设草坪,有的还搞了喷泉、假山、雕型等园林小景。在“
五、四、三”宣传活动月中,通过广播,图片展览、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当代英
雄人物。县评剧团排演了大型话剧《张海迪》,在城乡演出100多场,观众达115000人次。并
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村)活动。1983年县委..县政府第一批命名龙江县实验小学、龙江镇3街9
委、龙江四百商店、杏山公社乐业大队、奋斗公社良种场6个县级文明单位(村)。1984年命名
县档案局等97个县级文明单位,占740个创建单位的13.1%;命名杏山乡六合村等59个村为县
级文明村,占321个村的18.4%。同年4月,市委、市政府授予实验小学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
四百商店、工商银行、杏山乡乐业村、第一人民医院为市级文明单位;农民中专、奋斗乡良种
场龙江一中、石油公司、丝绸厂、杏山乡机关、龙江镇机关,为建设文明单位先进集体。1985
年县委、县政府命名实验小学、第一人民医院、工商银行、杏山乡乐业村、石油公司、龙江镇
机关、杏山乡机关、二三一处、邮电局等16个单位为县级文明单位标兵;命名信访办等117个
单位为县级文明单位;命名黑岗村等60个村为县级文明村。截止1985年底统计,全县有省级文
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2个、市级文明单位7个;县级文明单位(村)标兵16个、县级文
明单位218个,占740个创建单位的29.4%;文明村121个,占321个村的37.6%。文明户、双文
明户、五好家庭23674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