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设施 设备

第一章 科教文事业

第一节 设施 设备





一 教育设施 设备

清乾隆年间,齐齐哈尔御史府设立第一所官学,学生在炕上放桌就读。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翌年设立幼女学校,校舍有正房5间,厢房3间,
学生坐炕就读。

民国2年(1913年),龙江县有公立学校17所,校舍多为土木结构,教室内设木制桌凳,并
备有球类、风琴等简易体育、音乐器材。

日伪统治时期,全县各类校舍大部仍为土墙草顶建筑,仅在齐齐哈尔、昂昂溪、富拉尔基
等地的“国民优级”学校,有砖瓦结构或砖墙土盖的校舍,及木制桌凳。其它设备有篮球、足
球、排球球架等体育器具,还有手风琴和风琴等音乐器材。少数学校备有鼓号。农村比较偏僻
的“国民”学校,校舍破旧,桌凳用木板搭成或用土坯砌筑。

新中国建立后,全县教育设施、设备虽有更新,数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在50年代和60
年代,校舍砖瓦化程度依旧很低,不足30%。文体活动器材有了明显的增加。篮球架、排球架、
鞍马、平衡木等设施已比较普遍。风琴、手风琴、手摇唱机被广泛采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
全县中小学校舍砖瓦化发展很快,至1985年底,砖瓦化程度已达89.6%。除全部配备木制桌凳
外,重点中小学还设有电化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配备了闭路电视、微机、电影放映机和
理化实验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器材。职业中学结合专业特点,配备缝纫机、码边机、炊事用
具、兽医器械、简单的农林机具及标本等。

二 文化设施 设备

1 剧场 影院

民国11年(1922年),龙江县府所在地齐齐哈尔,建“德魁荟园”(位于隆盛胡同),1925年
改为“升平舞台”,1928年又改为“龙江大戏院”。初有平房4间,后置2层楼房,并在公园设
置分院,服装、道具较为齐全。1922年建“李义和茶社”,设备较简陋。民国初年,龙江县境
内无电影放映固定场所,多由外商借地放映无声电影。日伪时期,日本“松竹”电影制片公司
建齐齐哈尔会馆(今齐齐哈尔东北电影院址),放映有声电影。私立“春光电影院”(1930年建,
1931年停业)、“大陆电影院”(1935年建,1937年停业),均使用小型电影放映机,室内设备
仅有木制长凳。

1952年,龙江县人民政府利用日伪遗留的放映场所,建成“龙江县文化俱乐部”(今富拉
尔基曙光电影院址)。1955年在朱家坎(今龙江镇)建“龙江县文化俱乐部”(位于龙江镇五道街
路东),1959年更名为“龙江县人民电影院”,使用2台35毫米放映机。影院内设木制坐椅,可
容纳800多名观众。

1979年4月改建“影剧院”(位于龙江镇六道街),内设折叠式固定靠椅,可容纳824名观众。
舞台面积160余平方米,有灯光设备。即可放映电影,又能上演大型剧目。1981年黑龙江省电
影公司拨款60万元,县自筹90万元,建设新电影院,1983年交付使用。定名为“龙江县人民电
影院”。新影院为2层楼房,内设折叠坐椅,舞台宽阔,配有音响与照明设备,可容纳观众1174
名。放映设备为2台35毫米放映机。

乡镇电影院在70年代后,建设发展比较迅速。景星镇电影院,是在1954年建造的“职工俱
乐部”基础上改修而成,采用35毫米放映机。龙兴镇将50年代建造的“龙兴镇俱乐部”改建为
电影院,配备35毫米放映机1台,内设简易木椅。1978年以后,哈拉海、黑岗、鲁河、雅鲁河、
白山、对宝、七棵树、福山永、济沁河、广厚、奋斗、杏山、华民、山泉、东华、永发、合山
等乡镇相继建成影剧院。同时一些村屯也建起电影放映场所,至1985年底,全县共建村屯影院
24处,多数采用16毫米放映机。

此外尚有工矿企业学校放映场所多处。(见表211)

2 图书馆 书店

龙江第一民众图书馆建于清末,馆舍3间,分为藏书室和阅览室,位于齐齐哈尔砖城南门外。

表211 工矿企业放映场情况表

0000304;[/$$p]

藏书报200多种。阅览室内设简易桌凳10余套。龙江县第二民众图书馆,建于1912年,占房屋3
间,藏书、报纸210多种。龙江县公立图书馆建于1916年,藏书870多种。龙江县通俗图书馆建
于同年,借用龙江县第一初高两级小学校舍,作藏书及阅览场所,馆藏图书、报纸400多种。
以上各图书馆1936年后,归齐齐哈尔市管理。

龙江县图书馆建于1977年7月,馆藏图书1.5万册,杂志153种,报纸38份。书库面积100平
方米,阅览室面积38平方米,办公室面积20平方米。图书种类、数量逐年增加,1985年已达3.2
万余册。设备有简易书架及防尘、除潮机械等。

龙江县新华书店建于1950年,富拉尔基、昂昂溪设两个门市部,有固定销售场所,设备有
木制栏柜书架等。1955年区划变更,在朱家坎、碾子山建两个门市部,次年设景星门市部。藏
书41万余册。1972年新建龙江县新华书店,砖瓦结构,位于四道街正阳路西,营业面积600平
方米,增添除尘、防潮、防火设备。并在全县设发行网点113个。

3 档案馆

龙江县档案馆建于1958年,设在龙江县人委院内,而积150平方米,砖瓦结构。设备有档
案箱5个,木制档案盒7个,及防火、防虫用具。1985年迁入县人民武装部旧址,位于县委办公
大楼东北角,使用面积432平方米。房屋东西走向,砖瓦结构,室内为木制地板。设备有铁制
档案箱155节,档案架10个,资料柜10个,木制档案盒633个,塑料档案盒88个。并备有复印机、
吸尘器各1台。

4 有线广播电视差转

1950年,仅有县文化馆2瓦扩音机1台、喇叭1只。1951年建县广播站,在富拉尔基曙光电
影院东侧,利用面积30余平方米。设备有扩音机1台,用户喇叭400余只,线路总长3公里。1952
年县属昂昂溪、朱家坎先后建成广播站,机器功率300瓦。1955年,朱家坎广播站改为县广播
站,机器功率增到500瓦。1956年全县21个乡级广播站相继建成,每站配备小功率放大机1台,
采用电话线传送信号。1960年全县208个大队,93.7%安装了广播喇叭。至1966年,全县1707
个生产小队全部通了广播,用户喇叭达6.8万只。1977年,国家投资20万元,架设广播专用线
223公里。1983年4月一场暴风雪,造成杆倒线断,直接损失7万余元,使有线广播处于瘫痪状态。
1985年,全县各乡镇广播放大站设备情况见下表:

表212 1985年广播站设备情况

0000305;[/$$p]

龙江县广播站,于1972年始建50瓦黑白电视差转台。1973年开机播放。1981年县财政拨款
3万元,购置50瓦彩色电视发射机1台,将原30米铁塔增高到45米,1982年开机播放。1985年新
建120米铁塔1座,购置1000瓦彩色电视差转机1台,1986年2月开机播放。1981年景星广播站安
装50瓦黑白电视差转机1台,1982年开机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