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节制生育措施

第五节 节制生育措施





1964年,建立龙江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县实行计划生育。由卫生部门具体负责绝育手术,
当年做绝育术50人,男3人、女47人,并有25名育龄妇女上环。1965年,男性结扎108人,女性
上环251人。1966~1970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人口生育处于无政府状态。1971年,中央提
出“一对夫妇二个孩,间隔四五年”的口号,龙江县又把计划生育纳入议事日程。到1977年,
全县23个公社由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组成节育小分队,到农村社、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对
适龄夫妇,采取结扎、上环等技术措施。

1980年,中共龙江县委对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并做了一系列奖惩规定。1983年男扎24人,女扎27815人,上环7661人。1964~1984年,全县
男扎425人,女扎59648人,上环98856人,还发放了大量药具。1985年,全县育龄妇女87150人,
己落实节育措施80333人,节育率达92.18%。

附:龙江县主要医疗单位简介

第一人民医院

1950年,龙江县人民政府卫生科,派曹渺到三区朱家坎镇筹建卫生所。1951年9月,正式
开诊营业,医务人员5名。对常见病,多发病做一般的诊治。1952年,改“三区卫生所”为朱
家坎镇卫生所,人员增到20人。1955年9月,龙江县人民委员会由富拉尔基迁到朱家坎,原龙
江县卫生院分出20人与朱家坎镇卫生所合并,定名为龙江县卫生院,人员46名。医院设内科、
外科、妇科、门诊、处置室、化验室、Ⅹ光室、手术室和住院病房,床位72张。主要器械,是
由原龙江县卫生院带来的一台法国产Ⅹ光机与一套外科手术器械。

1958年,龙江县卫生院与龙江县中医院合并,称为龙江县卫生院,实行中西医结合。1962
年,恢复中医院,原中医院人员及部分资金设备,从龙江县卫生院分出。1965年,中医院全体
人员连同所有资金设备,全部并入龙江县卫生院,改龙江县卫生院为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1977
年,恢复中医院,部分中医中药人员从第一人民医院调出。1984年以来,实行院长负责制,进
行各项承包和多方面的改革,使医院的工作出现了新面貌。第一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Ⅹ光机、
超声波诊断机、心电图机、心音心电机、心电示波机、电针治疗机、药物透入机、麻醉机、中
型离心机等大小设备200余种。

第二人民医院

县第二人民医院,是在原景星县立医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44年,景星县立医院建立,
共5人。1946年,景星县政府接管,购置了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1950年,景星县医院建立,
共有职工20人。1956年3月,龙江县与景星县合并,改景星县医院为龙江县第二人民医院。设
内科、外科、处置室、西药房、检验室、住院部等。第二人民医院的建立,对地处龙江南部七、
八个乡的居民就医提供了方便。

中医院

龙江县中医院建立于1953年,地址在龙江镇二街路北,房屋16间,职工13人。其中中医5
人、调剂3人,护士2人、会计1人、出纳兼收款员1人、工勤1人。1958年,中医院与县医院合
并,统称为龙江县卫生院,增设中医科门诊。1962年,恢复中医院,1965年,再度并入县卫生
院。1977年分出,重新组建龙江县中医院。1985年,龙江县中医院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
科、骨科、痔科、五官科,按摩科、放射线科、检验科、心电室、超声波室、注射室、供应窒、
预防保健科、总后勤科、医务科、财务科等科室。

卫生防疫站

1956年9月,龙江县卫生防疫站建立,1959年撤销,留部分人员从事卫生防疫工作,与卫
生局合署办公。1961年,恢复防疫站机构,建立龙江县防疫站,地址在3街路东。1968年,防
疫站被砍掉,大部分防疫人员下放到农村。1969年11月,重建龙江县防疫站,设卫生、防疫、
地方并检验4个科。1985年1月,迁至东二马路八道街东侧,建筑面积796平方米。

妇幼保健站

龙江县妇幼保健站建于1961年,1968年10月撤销,1974年重建。内设妇女保健科和儿童保
健科,以后增设办公室。全站人员29名,业务人员24名。1982年12月,搬进新建楼房,面积为
452平方米。

结核病防治所

1980年10月,建立结核病防治所,在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办公,人员3名,后增至6人。主
要开展宣传、查痰工作。1985年,搬迁到七道街正阳路东。人员有12名,增添了x光机、显微
镜、电冰箱等设备。

卫生救护站

1977年5月,建立龙江县卫生救护站,站址位于九道街正阳路东侧。1985年,有职工11人,
救护车4台。

(1985年龙江县乡镇卫生院情况见袭表34)

表284 1985年乡镇卫生院一览表

0000336;[/$$p]

注:建院时间均为卫生所转为卫生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