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体育运动
第六节 体育运动
一 体育项目
龙江县建其初期,少数民族中有摔跤、赛马,学校则有鹞鹰捉小鸡、跳绳、跳圈、踢毽子、
徒手操等体育活动。
日伪时期,学校在“努力奋进,国民健康”的口号下,增设体育课。主要项目有队列、跑
步、徒手操和游戏。昂昂溪、富拉尔基、朱家坎、碾子山、李三店一些国民优级学校,还上体
操、田径和球类课。职工体育处于自流状态,只有昂昂溪在苏联侨民的影响下,部分职工参加
一些田径、球类和滑冰等。
新中国建立后,全县普遍开展了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和速度滑冰为重点的体育项目。
广播操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逐渐普及。足球、手球、羽毛球、冰球、举重、射击、棋类、
武术、摔跤、游戏二十几个项目都有较广泛的开展,近几年,在离退休老干部中门球很受欢迎。
二 体育活动
1 学校体育
民国初期,龙江县初等小学设有体操课。课间“丢手帕”、“挤香油”(即学生靠在墙上
互相挤,以挤离墙为输)、摔跤、打跑球。1932年,公布“小学校训育标准”,规定小学校增
设体育课,但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由班主任兼教,所教内容由教师随意选定。各学校每
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或单项比赛,城镇的国民优级学校建立由教师、学生组成的男子篮球队,
和参加赛会时组织的田径代表队。1952年始,龙江县全面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力教
育方针。将体育课列为主课,中、小学每周固定两节,每节45分钟,项目有田径、体操、球类
和速度滑冰,按体育大纲授课,学生体育成绩作为升、留级的标准之一。各中学积极推行“劳
卫制”。1956年,全县中小学生达到“劳卫制”一、二级和少年级者,占参加“劳卫制”锻炼
总人数的21.3%。“文化大革命力开始后,“劳卫制”锻炼终止,1978年改“劳卫制”为“国
家体育锻炼标准”。到1985年底,除少数身残的学生外,全部投入了达标锻炼。参加人数6175
人。其中小学3940人,中学2150人,技校、中专85人。达到及格级2754人,良好级2650人,优
秀级771人。随着体育教学的普及,全县中学、城镇小学和部分乡村学校,逐步建立起校级业
余体育训练队。1958年,龙江县第一中学男女排球队成立,女排定名为“巨龙女排”。县体委、
文教科为扶植其成长,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排球运动苗子,通过转学的办法,让他们到排球基础
较好的中、小学校学习,并参加训练队锻炼。龙江县实验小学、龙江镇第一小学、第四小学的
业余排球训练队,均作为龙江县第一中学的后备力量。龙江一中女子排球队,在教师朱乃臣的
指导下,经多年培养,刻苦锻炼,运动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多次在国家少年分区赛和省市级排
球赛中获得好名次。1960年,龙江镇第一小学组建了男、女乒乓球队。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运
动员素质提高很快,在省市、县级比赛中取得r优异成绩。龙江县第四中学,于1970年组建田
径、速度滑冰、篮球业余训练队。多次在县田径、速滑、篮球比赛中名列前矛,曾几次代表龙
江县参加省和地区比赛,部分队员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并为国家速度滑冰专业队输送队员1
名。1982年,荣获嫩江地区冰上体育活动先进集体。1984年1月,速滑队参加了在五常县举行
的黑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速度滑冰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年底,该校被省体委、省教
育厅授予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
2 群众体育
·农民体育· 龙江县农民体育,是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渐普及。1956年后,县内
兴起了篮球活动热,各生产队(自然屯)多数立起了篮球架。农民在劳动之余自发举行比赛,特
别是农闲季节,村与村,队与队,社与社之间的篮球比赛随处可见。
每年各乡还要举办运动会或单项运动会,比赛时间一般2~3天,各代表队经费从各自大队
公益金中支付。此外,邻乡之间或进城与工厂、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友谊邀请赛。除篮球运动
外,县内农村还有广播操、田径、排球、乒乓球、拔河、摔跤等体育活动,及为广大农民喜闻
乐见的掰腕子、拉锄杠、“拔大葱”、“下五道”(一种简单的棋类),角力等一些简便易行的
传统项目,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职工体育· 50年代初期,龙江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工间操活动e生产单位
则开展工前操活动),这一时期,职工做广播体操己形成制度。至1966年,全县举办6次广播操
领操员训练班,8次广播操联合大检查和多次评比活动。龙江县人民银行,第一、二百货商店
等单位,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开展广播操的先进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此项活动受到干
扰,1976年以后才得以恢复。篮球运动是职工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开展较为普遍。70%以上的
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设有篮球场地,有本单位或系统的篮球代表队。职工在工作之余投投篮、
“斗斗牛”(一种只有半场的打球形式),异常活跃。节假日里,多数单位职工篮球队,相互邀
请进行友谊比赛,还有的邀请外地球队来访。龙江县人民银行篮球队,坚持业余训练,不断吸
收新队员,运动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在县历次篮球赛及地区银行系统篮球比赛中都获得好名次。
职工中还比较普遍地进行田径、乒乓球、排球、羽毛球、速度滑冰、举重、射击、广播操,游
泳等活动。近几年太极拳、气功等活动,在老年人中也比较盛行。
·民间传统体育· 龙江县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颇多,大部分活动在民间青少年和儿童中进
行。各项活动没有统一规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有踢“行头”,行头用皮革缝制,大小似
足球,里边装入猪尿脬(即膀胱),充气后,用线束紧,然后封口。踢时人数多少不限,互相对
踢,以踢远、踢高互接不落为好。打跑球,“跑球”以牛毛(马、驴毛也可)揉合而成。大小如
网球,坚硬又富有弹性,打法类似垒球。游泳,游泳俗称洗澡。夏季人们经常从事游泳活动,
在水中表演各种动作,有狗刨、漂洋(仰泳)、扎猛子(潜水),有时也分两伙在水中互相拨击,
直至一方逃跑为止,叫做“打水仗”。跳绳,跳绳可一人或多人同跳,花样繁多,参加此项活
动女孩尤多。踢毽,毽用铜钱(或螺丝帽)和狗尾巴毛(马鬃也可)制成。踢法有多种,以连续不
落为好,由于运动量大,男孩做此项活动较多。此外,还有拔河、举重,跳板、打冰嘎(打冰
猴)、掰腕子、拉锄杠、“拔大葱”等。这些活动均为人们所喜爱,广为流行,经久不衰。
·少数民族体育· 龙江县属境的13个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华民,黑岗,巨宝、龙兴、
东华、广厚、杏山、景星、龙江镇等乡(镇)。在朝鲜族、达斡尔族比较集中的地方,足球、赛
马、摔跤、射箭、跳板、秋千等体育项目很受欢迎。尤其朝鲜族,体育活动特别活跃。1965年,
华民公社龙鲜大队举行了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260多名朝鲜族、达斡尔族、蒙古族运动员参
加了比赛。该社的朝阳大队,近年来是朝鲜族体育活动的中心,每年举行1~2次规模较大的朝
鲜族运动会,邀请齐齐哈尔市郊区、内蒙成吉思汗镇、讷河县及县内的朝鲜族体育代表队参加,
同时邀请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代表参加盛会。运动会期间,男女老少穿上民族盛装全村出动,
白天进行体育比赛,夜间举行歌舞晚会。在众多的比赛项目中,女子打秋千和跳板最为精彩,
引人注目、动人心弦。1982年,龙江县少数民族体育代表队,参加了嫩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运动会,夺得了朝鲜族摔跤第1名和第3名,中国式摔跤第4名,女子秋千第3名和第4名。1985
年8月,县体委、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华民乡朝阳村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邀请了
众多外地贵宾,盛况空前。
三 运动竞赛
日伪时期,龙江县联合运动会以团体操为主,兼有田径、足球、机械体操等比赛项目。参
加人员只限于学生、上层职员及少数工商业者。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群众体育活动,30多年来,龙江县共举办全运会6次,
田径运动会5次,学生运动会8次,少数民族运动会2次。单项比赛平均每年举行7次以上。县与
县之间的邀请赛、出访赛和参加国家、省地级的比赛,平均每年达12次之多。每届运动会都加
强了组织领导,赛场井然有序,运动员精神饱满,成绩不断刷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成绩卓著
的优秀运动员。1983年2月,嫩江地区在县城龙江镇举办少年速滑赛,少年男子组滑冰运动员
王明利获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4项小全能;1985年2月,嫩江地区在讷河县举办的
速滑赛,女子组速滑运动员王淑清,获500米、1500米、3000米全能好成绩。
(具体情况见表235、236、237)
四 体育团体单位
1 群众团体
1955年,龙江县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龙江县分会”,主席、副主席由有关单位领导兼
任。1957年4月8日成立“龙江县竞赛协会”,负责龙江县体育竞赛项目。1979年2月28日,成
立龙江县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速度滑冰、中国象棋运动协会。
2 业余体育学校
龙江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建于1960年初,用业余时间培训专项运动员,开设项目有篮
球、田径、速度滑冰和体操。学员主要来源于城镇中小学和部分乡村在校生。1963年,取消篮
球、体操,增设乒乓球项目。1967年,体校实行军管训练停止。1973年,龙江县恢复体校,开
始单一的排球训练。1974年,业余体校由嫩江地区体委、龙江县体委、龙江县一中联办,全地
区招生。学员就近于龙江县实验小学、龙江一孝龙江四小和龙江一中就学。业余体校每个班配
备专职教练员1名,排球班配备兼职教练员2名。从1979~1985年,业余体校配备行政管理人员
表235 龙江县历届运动会简介
0000337;[/$$p]
表236 1985年龙江县田径最高记录(男子)
0000338;[/$$p]
2~8人。1960~1966年,由省体委按体校编制每人每年拨款1000元。1973年后,平均每年给体
校拨款都在万元以上。业余体校,于1981年建成办公室、宿舍,计170平方米。并将龙江一中
排球训练室移交给体校。
3 巨龙女排
1958年,龙江县第一中学成立女子排球队,定名为“巨龙女排”。1959年4月,巨龙女排
代表龙江县在嫩江专区排球锦标赛上获得了第1名。以后在多次省地排球赛及国家少年分区赛
中获得好名次,并为省以上排球队输送队员多名。教练朱乃臣1981年,被评为特级教师。
表237 1985年龙江县田径最高记录(女子)
000033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