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县志编写始末

县志编写始末




《龙江县志》编写工作,始于1982年5月。是年3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召开
了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部署编写地方志工作。 4月,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编纂新编《龙江县
志》。为加强领导,成立了有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龙
江县志编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编写《龙江县志》和指导全县社
(场)志、专业志编写工作。7年来,在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在中共龙江县委、县政府
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县各系统、单位的热情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艰苦努力,终于编写出一
部工程浩繁,规模巨大,记载龙江县建治后70多年历史,100多万字的“百科全书”——《龙
江县志》。

《龙江县志》的编纂工作,大体经历培训骨干,建立队伍,资料收集,编写初稿,反复审
议、修改、定稿几个过程。

中共龙江县委、县政府在制定编纂《龙江县地方志工作方案》中决定,全县各系统、单位,
都要分别编写专业志、部门志、社(场)志,采取专兼结合,“众手成志”的办法,开展工作。
除编写一部县志外,93个乡镇、农林牧场和县直各系统也要编写志书。为县志编写提供翔实准
确的资料,为各个系统单位“资治、存史”,研究发展规律,指导现实积累必备史料。是年10
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开展编修地方志工作的通知》,随后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部署任
务。11月,举办两期有150人参加的编写人员训练班。通过培训,使修志人员明确了编修地方
志的目的、意义和编写方法,要领、内容,一批骨干队伍基本形成。为迅速打开局面,县志办
采取典型引路、交流经验、面对面指导等方法,提高修志人员的业务素质。几年来,共召开3
次经验交流会,两次由主管县委副书记亲自主持召集的县直机关领导干部会,部署修志工作,
使全县地方志编纂工作逐步地开展起来。到新编《龙江县志》送审前,93部专业志、乡(镇)志
已有83部完成初稿,其中有13部已付印成书。及时向县志提供了资料,对提高县志质量,加快
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料是编纂地方志的基础,没有详备的资料难以写成志书。几年来,全体县志编写人员,
在资料搜集上花了大气力,下了苦功夫。采取先内后外,先远后近,先访后查,查访结合等办
法,搜集了大量资料。从1983年起,在查阅县内档案馆藏资料的同时,组织人员到北京、南京
查阅清代、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到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市档案馆、图书
馆查阅日伪时期的历史资料。共查阅22300多卷,抄写资料卡片3200多张,复印件1000多份,
共有1000多万字。同时与党史办一起信访和走访500多位老干部和有关事件的见证人,记录口
碑资料1500多页。征集历史照片140多张。除此,还翻阅旧志,查阅有关史书,摘取准确资料,
寻找印证资料,及访问录音40多本。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于1984年6月后,转入编写县志初稿。按篇目分工,将任务落实到
每个编辑。实行资料收集、专业志业务指导、志稿编写“一条龙”责任制。

1983年4月,我们依据中国地方志协会“关于地方志基本篇目的提纲”和参照一些兄弟县
份交流的篇目,拟定一个以部门分类,多有断代式写法的篇目。经过1984年省地志办对制定篇
目的要求,和我们不断学习方志理论,加强学术讨论,认为是不可取的,好在当时写出的初稿
不多,影响不大。

1985年,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下发《县志基本篇目》(征求意见稿),按照这个篇目将
原来的部分分类和断代史提纲,改为以事分类“横排竖写”的篇目,全志分为23个分志,每个
分志中含有若干小志。这个篇目,虽然按事物的性质横排了门类,但在个别分志中仍有清末、
民国、伪满、解放战争、共和国建立后5个时期的分法,大志套小志所带来的分工不科学,归
属不得当,以及部门志问题,都比较突出。

1986年3月,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双城县召开全省县志主编工作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提高县志的编写质量,提倡志书的体例不要千篇一律,要有创新。
1986年5月,县志办的全体同志出于对提高志书编写质量的强烈愿望,在市志办公室领导的亲
自帮助下,决心改变大志套小志,以部门、行业分类记述,造成各项事业的分散、割裂,看不
出整体联系的编写方法,实行按事物的同一属性归类,宏观记述,综合反映,以增强志书的科
学性。将原来的23个分志改为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7编,编
下设章、节、目。同时将志书的下限,一律由1982年延至1985年。

1988年初,在总结工作时,发现已编的县志初稿中,存有体例、风格不一致,并残存部门
志的痕迹,在市志办公室领导的再次帮助下,集中大家智慧,用13天时间,逐编进行研究推敲。
对原按部门记述,缺乏宏观综合的政治、文化编改为综合同类,统一安排篇目。同时,撤社会
编,改为风俗宗教编,将原社会编的人口民族部分,调整到建置沿革编,社会福利、劳动安置、
法制教育移到政治编,民谣传说挪到文化编,经济编增加综合经济管理章等。使志书的体例,
风格更加合理,归属更加得当。调整后的篇目,打破行业、部门界线,按事物的同一属性归类,
着眼宏观布局,侧重微观记述,县志办公室的全体工作人员,克服篇目调整之后所带来的综合
性强,资料不足的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89年底基本完成大约近130万字的新编《龙
江县志》全部初稿。为了加快完成送审稿的速度,市志办公室提前介入新编《龙江县志》稿的
审定工作,采取分期送审的办法,完成一编送审一编。刘玉河同志从8月刭11月修定《龙江县
志》志稿约70万。12月,又到龙江用一个月时间,从篇目到体例,从结构到内容,作了认真地、
细致地、逐字逐句地审阅修改,并提出上百处补充修改意见。到1990年3月,全部完成送审稿
的审定工作,并打印百万字的送审稿。6月,分送县志编审委员会成员审查,同时送省志办公
室。省志办王泉兴、赫修文、柳成栋、曹玉龙、邢文路、张福元等参加了审查。

在编写《龙江县志》过程中,由始至终得到省市志办公室及时指导;档案部门大力提供资
料;各专业志编写人员配合协作,及任景荣、武秉华2同志的帮助;各级领导、各方面人士积
极参与审稿,提出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致以衷心地感谢。

编写新的县志,对于我们从未做过修志工作人员来说,是件全新的工作,尽管我们有良好
的愿望,但由于知识有限,水平不高,加之某些资料缺乏,难免有些疏漏谬误,甚至错误之处,
敬望读者批评指正,以期今后续修时得到纠正。

龙江县志办公室

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