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民国时期,对农作物的病害没有治理办法,一遇病虫害只好“听天由命”。减产、损失严
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950年,各村屯组建了灾害防除
委员会,检查各种灾害的发生情况,并及时组织防治。1954年,在市有关部门指导下,对部分
菜园发生的黄瓜、茄子的炭疽病,用波尔多液喷洒,用烟梗子掺石灰配成药剂,防治蚜虫效果
均好。1955年以后。为贯彻“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方针,多次举办防治作物病虫害训练班,
培训骨干,群众性防治工作迅速开展起来。1957年,对大民等地发生的菜青虫、蚜虫、地虫
等,除组织人工捕杀外,分别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200倍液,25%滴滴涕乳剂300倍液或5%滴
滴涕粉每亩1.5—2.5公斤、一六。五500倍液喷洒,减少了损失。1959年,各公社建立病虫害
预测预报点,各生产大队建立防治小组,生产队有专人负责田间情况,发现灾情,逐级报告,
测报体系开始完善,防治病虫害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增强。当年,明星、爱国、新光大队组织社
员用福尔马林50倍液浸种水稻,用赛力散拌种小麦、谷子、高粱等作物,种子处理面积达4000
余亩,对防止作物的病害很有作用。用1:5赛力散石灰粉或2:1草木炭石灰粉喷撒稻叶,防治
稻瘟病,效果很好。1962年,各农季节均有病虫害发生,对早春温室蚜虫,用烟梗、肥皂水
1:50或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喷洒,效果良好。同时推广“开水烫土,增加光照,大通风,少
烧水”等措施,使蔬菜幼苗猝倒病发病率减少2—10%。对危害春菜的地下害虫,推广了永光
三队结合灌溉在蓄水池撒人可湿性六六六粉消灭地下害虫的经验,杀虫率达93%以上。1975年,
入夏降雨多,湿度大、温差大,全区有2000余亩夏菜发生病虫害,相继出现黄瓜角斑并霜霉
并茄子黄萎并辣椒早期落叶病和炭疽病另外,对时有发生的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各社队用
50%的敌敌畏乳剂、90%晶体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防治,控制了虫害。1976年以后,蔬菜作物
连续几年发生草地螟、菜青虫、红蜘蛛以及黄瓜细菌性角斑并霜霉病等,由于发现早,各生产
队组织专业打药小组,进行防治,病虫害得到控制。1980—1981年,有4000余亩夏菜发生病虫
害,经打药防治仍有1700亩减产6成。1984—1985年,只有病虫害严重的个别地块减产1—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