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渔业资源

第五章 渔业

第一节 渔业资源





龙沙区境内嫩江干流流长18公里,汊流形成的江心岛上,大小坑洼池泡多处。同时,境内
还有劳动湖、永光泡等湖泡10余处,均是渔类繁衍的地方。境内自然水域面积93900余亩。

解放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嫩江水域环境良好,鱼类繁育茂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
口增多,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污水排人,嫩江水域环境严重污染,渔业资源遭到破坏。

为解决江水污染问题,从1970年开始,在大民以西,五福玛以北,兴建的大民污水氧化塘,
对改善嫩江水域环境,促进生态平行,起到重要作用,但江水仍受污染,鱼类逐渐减少。

嫩江水域鱼类,约有40余种。其中主要类种有:鲤鱼、鲫鱼、草根鱼、鲢鱼、胖头鱼、雅
罗鱼、马口鱼、白漂鱼、麦穗鱼、船丁子鱼、黄姑子鱼、柳根池、葫芦籽、棒花鱼、编花鱼、
鳌花鱼、泥鳅、鲇鱼、黑鱼、狗鱼、还有甲鱼、河虾、蛤蜊等。在这些鱼类中俗称“三花”的
鳌花、棒花、编花,是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的优质鱼,尤其是鳌花最为著名,清代曾被列为贡品,
但现在很少见到。

在嫩江水域和顾甸、五福玛、三合、明星等地的一些天然水泡中,生长大量的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和动物),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和天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