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工养殖 龙沙区人工养殖始于1958年,明星屯李成浩在明星泡中放养鱼苗成功,当年产成鱼近千斤。
1959年,根据市委关于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决定,发动全区财贸战线广大职工义务劳动,
在五福玛村建立区“养鱼潮,修建鱼种池75亩,当年放养鱼苗150万尾,但因管理不善,效益
不高,于1962年撤销。1963年,动员工厂企业职工下乡建渔场,养鱼水面210亩,放鱼苗537万
尾,当年产成鱼81720公斤。1972年,大民养鱼水面120亩,产成鱼80000公斤。此后,人工养
鱼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
1984年,个人承包以后,渔业生产进入精养阶段。养鱼方法主要是混养,在饲养管理上,
精粗饲料结合投喂,每天坚持四定(定位、定时、定量、定质)投饵法,精心饲养。1985年,养
鱼水面410亩,产成鱼40000公斤。1989年,养鱼水面3010亩,鲜鱼产量68万公斤。1995年,养
鱼水面3340亩,鱼产量65万公斤。鱼种产量11万公斤。
1971—1995年全区渔业水面、产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