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木种类
第六章 林业
第一节 林木种类
一、天然林
清代,曾有齐齐哈尔“沿江平地多榆,近水多柳”的记载。龙沙区境内正处嫩江东岸沿江
地带。清末民初,这里平地和漫岗地有大片榆树天然林,江边生长着灌木柳丛(俗称柳条通)。
随人口增加,垦荒移民的迁入和农田的开发,大量的林木被砍伐做烧柴、建材和农具,天然林
木被破坏严重。解放前,这里的天然林木虽也有榆树、杨树、桦树和灌木柳条丛,但只有2000
亩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基本建设的需要,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木逐
渐减少,到1995年,只零散剩些榆树和灌木柳条丛,面积500亩左右。
二、人工林
50年代初,区内开始营造人工林,到1995年,总造林保存面积7613亩。
护城林 1952年,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在境内沿江一带营造护城林,南起大民屯,北止
劳动路西端嫩江堤坝。栽植杨、柳、棠械、落叶松等树种。
农防林 为农田防风固土、调节旱涝和气候,在区农田内按规划营造农田防护林。所栽树种
多为杨树、榆树、柳树和落叶松。
“四旁”绿化林 栽植在水、路、村、宅旁边和机关企事业庭院周围的林木。树种多为杨、
柳、松、榆等高大乔木,也有少量云杉,棠械、松柏等珍贵树种及丁香、小桃红等花卉树。
经济林 果园和农民栽植的太平果、海棠果、李子、杏子、葡萄、杨梅等树种。
薪炭林 为促进农业生态平行,缓解农村烧柴紧张而栽植的灌木柳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