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电行业

第二章 行业

第一节 机电行业





龙沙区工业企业的机电行业大部分是60—70年代由个体、合作创办的小农具、小五金、小
燃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街委、乡镇工业。一些企业建厂初期,设备比较简单,大多以手工操作
为主,主要是对外加工和生产部分民用定型产品。到80年代,各企业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在
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区直企业机电行业,大部分是由市各工业局下放给龙沙区的,基
本上是在50年代由个体手工业者、合作小组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实力,拥有一支水平较高
的技术、管理人才和一批技术工人队伍。到1995年,机电行业企业已达18户,职工1893人,工
业总产值达2920.6万元,利润127.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达2097.6万元,上缴税金129.6万元。

主要厂家:
齐齐哈尔市江岸锅炉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江岸办事处,隶属江岸工业总公司。占地面积
2161平方米,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

工厂始建于1956年,从业人员98人,建厂初期主要以水电焊对外承揽加工为主。到70年代
末,已初具规模,开始生产卧式温水锅炉。1982年,生产卧式锅炉44台,1985年生产66台。被
黑龙江省定为全省锅炉定点生产厂家,并荣获市明星企业称号。同年产品销售收入38万元,税
金1.7万元,利润2.7万元,实现利税4.4万元,产品远销内蒙、吉林、辽宁等地。1995年,锅
炉产品已达7个系列,42种规格,产值35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上
缴税金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1.7万元,净值17.1万元,主导产品锅炉是齐齐哈尔市质量信得
过的产品。

齐齐哈尔市湖滨机械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湖滨街道办事处,隶属湖滨工业总公司。
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
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业人员85人。主要产品有pm350一pm600减速器、炉排等产品,减速
器年生产能力150台,是齐齐哈尔市减速器定点生产厂家。主要设备有车床4台,铣床1台,刨
床2台,炼铁炉1座,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净值14万元。1985年,工业总产值45万元,产品销
售收入42万元,利润6.58万元,税金2.15万元,实现利税8.73万元,产品销往辽宁、吉林、内
蒙及河北等地区。1993年,被评为市明星企业,其产品TEQ250—750型减速器被市评为优质产
品。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92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上缴税金9.7
万元。

齐齐哈尔市机床磨擦片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赵南街,隶属彩虹工业总公司。占地面积3680
平方米,建筑面积740平方米。

工厂始建于1963年,从业人员73人,主要产品C620—3机床磨擦片,年生产能力50万片。
主要设备有各种机床20台,专用设备10台,固定资产原值58.4万元,净值53.6万元。产品远销
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并为全国数百家大中型企业承担配套及配件的生产任务,部分产品还
随主机出口到台湾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在1981年全国行业评比中,该厂机床磨擦片四项指标全
优,是黑龙江省首批“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机床磨擦片被齐齐哈尔市命名为名牌产品,机
床磨擦片厂被省市命名为“明星企业”。198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0.6
万元,上缴税金3.09万元,利润12.88万元,实现利税18.6万元。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
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实现利润37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

齐齐哈尔市五龙电焊机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新化路,隶属五龙工业总公司。

工厂始建于1965年,从业人员66人,主要产品21KV电焊机、手提电焊机、立式电焊机,年
生产能力350台。主要设备有各种车床8台,冲压机6台,固定资产原值14万元,净值11万元,
产品营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0.2万元,
上缴税金1.6万元,利润2.7万元,实现利税4.3万元。

齐齐哈尔市五龙暖风机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五龙街道办事处,隶属五龙工业总公司。占地
面积1072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工厂始建于1974年,从业人员50人,主要产品有暖风机、空气散热器等。1983年,生产暖
风机110台,空气散热器20台。主要设备有各种机床5台,冲压床4台,电焊机1台,固定资产原
值12.7万元,净值9.1万元。1985年,工业总产值3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万元,税金1.13万元,
利润2.17万元,实现利税3.3万元。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6万元,工业品销售收入6.6
万元。

齐齐哈尔市五金工具一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民航路西段,隶属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占地面
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 400平方米。

工厂始建于1954年,当时由私营的小作坊组织起来的“滨”字牌剪刀社,从业人员24人。
主要设备有钻床、烘炉及手工工具等。主要产品有剪刀、铡草机及其配件等。1957年,剪刀社
改名为刃具生产合作社,人员增至180人,购置了电锤、风箱、机床等设备。开发了丝锥、锯
条、双尖镐、木工斧子、曲尺、钢板尺和脱谷机、铲趟机、土豆收获机及其他小农具产品,年
产量1200台(件),实现工业总产值17万元。1958年“大跃进”期间,隶属于市手工业联社,更
名为齐齐哈尔市机械刃具厂,并添置了C620车床、铣床、气锤等机械设备。研制生产了铣刀、
板牙等新产品。60年代,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厂名又恢复齐齐哈尔
市刃具生产合作社。1972年,改名为齐齐哈尔市五金工具一厂,隶属于齐齐哈尔市第二轻工业
局,1988年下放给龙沙区。1992—1994年,为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覆盖面,贷款40
万元,购进1台2吨模锻锤,可进行大件锻造加工,逐渐形成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锻造中心。并
自筹资金,在工厂大门两侧建成2座2层综合楼,全部对外出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曾多
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1995年,工厂下设3个车间,14个班组,职工240人。生产的8J8双
尖钢镐、JPA扁钢镐、钢球、大型锻件等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内蒙及南方部分省市。实现工业
总产值53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66万元,利润3万元,上缴税金19.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88万
元,净值110万元。

齐齐哈尔市五金工具三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安平胡同,隶属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厂区占地
面积3965平方米,建筑面积2368平方米。

1964年3月,经市手工业联社批准,以齐齐哈尔市龙沙自行车社水电焊车间为主体,与齐
齐哈尔市簿铁社合并,成立铁制家具合作社,从业人员28人。当时社里缺少资金,向职工筹借
3个月工资作为建社资金。生产设备有红星车床、牛头刨床,1.5T手搬压力机各1台及水电焊等
工具,主要产品有铁桌、椅、箱、柜等。1965年,研制开发了“552丙型”喷雾器,产品较为
畅销。1967年,铁制家具社改为齐齐哈尔市农业药械厂,生产“552丙型”喷雾器980台,创产
值13万元。1971年,职工人数增加到198人。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研
制成功新曙光70—2型喷雾器,当年生产3100台,创工业总产值41.3万元。1973年,农业药械
厂改为齐齐哈尔五金工具三厂,隶属齐齐哈尔市第二轻工业局,人员增至234人。主要设备有
2601、磨擦压力机,65kg空气锤,80—100T冲床、切料机等设备,并研制成功梅花搬手新产品,
填补了全省梅花搬手的空白,并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同年生产70—2型喷雾器8552台,
梅花搬手4453支。1984.年,又开发冲压弯头系列产品,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1988年下
放给龙沙区。1992年,生产梅花搬手31万支,实现利润12.5万元。1993年,在市场竞争中,主
导产品梅花搬手滞销,加之原材料、燃料价格上调,产品的成本加大,工厂的设备老化,工艺
落后,产品质量得不到提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极度下降,梅花搬手已无市场竞争力,致使工
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95年4月,企业已资不抵债达390万元,累计亏损190万元,经齐
齐哈尔市龙沙区人民法院裁定,于5月宣告破产。

齐齐哈尔市钢板网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民航路,隶属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工厂占地面积1.4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0平方米。

1958年,当时永定街(现卜奎大街)东西两侧的化工、机修、锻造、内燃机修理、挂面加工、
小五金等几个私营小组,在新华人民公社(龙沙区前身)工业科的指导下,联合组建了新华机
械厂,并按各小组行业,从事加工、修理、服务性业务,从业人员68人,当年盈利2万余元。
1959年,将化工划归齐齐哈尔市化工厂,内燃机修理划归汽车修配厂,挂面停产下马。经整顿
后,从业人员34人,主要从事加工、修理业务。1960年,五金车间转产民用锁(双环牌)。1962
年8月,工厂再次调整,将新华机械厂归属齐齐哈尔市第四机械厂,制锁车间保留,仍称新华
机械厂,有职工87人,以生产民用锁为主。1965年4月与铁锋制锁厂合并,有职工210人,由于
双环锁质量不过关,被迫下马。为生产自救,开始生产小五金及对外承揽加工,厂名改为新华
板焊厂(“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为东方红板焊厂)。1972年,先后建立了热处理车间、电镀车
间,添置500T空气锤及专用设备,生产15″搬手,厂名改为齐齐哈尔市五金工具二厂。1974年
活搬手批量生产,年产量7100把,工业总产值300万元。1979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市五金
站对产品由包销转为自销,取消了活搬手的补贴(每把补贴2.46元),企业出现严重亏损。1981
年,经考察试制生产钢板网,并于当年开始批量生产。1982年,经上级批准,将五金工具二厂
改为齐齐哈尔市钢板网厂。1983年,钢板网机由1台增至4台,各种机床设备9台,产品品种由1
种增加到9种,生产钢板网433吨,工业总产值118万元。1990年,装饰网被评为全省优质产品。
至1995年,先后购进折边机、电脑压力机、大钢板网机、镁铝格网机、空气压缩机、烤漆炉
等多台设备,又试制成功花纹型金属网、精制机筛网、重型钢板网等新产品,从业人员187人,
年生产量7.0580万平方米,工业总产值28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0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81
万元,净值81万元。工厂被省命名为明星企业,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企业。

齐齐哈尔市压力容器封头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龙沙乡光荣村,隶属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工
厂占地面积2.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3平方米。

1989年由龙沙区创办,从业人员41人,主要加工生产锅炉配套产品的椭圆封头,管板封头
及各种规格的给水罐、气压罐、消防罐、稳压罐、换热器、分气罐等。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
万元,利润7.8万元。1993年,为国家“八五”计划项目本溪钢铁公司生产容量160吨,自重60
吨,直径3.5米,高4.2米的大型钢水包,受到厂家的好评。黑龙江及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压力
容器封头厂“小企业办大事”的事迹。实现工业总产值334万元,利润12.9万元。1995年,有
职工50人,主要设备有4吨机械压力机、切割机、车床、钻床、电动门式吊车、卷板机等共30
台,固定资产原值58.1万元,净值46.1万元。产品远销北京、内蒙、辽宁、大兴安岭、哈尔滨
等地。各种规格封头、给水罐、气压罐被评为齐齐哈尔市优质产品。年生产封头1800件,各种
罐40台,其它产品300多台(件),工业总产值35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93.8万元,利润20万元。

齐齐哈尔市冶炼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民航路10号,隶属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工厂占面积地
1.3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1954年,由刘继录、魏安子等12人合伙创办冶炼厂。主要利用废铜灰、沫作原料,生产再
生铜。设备只有一座炼铜炉,洗料用手工操作,当年实现利润6000元,年末职工增加到19人。
1961年,按照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经上级批准,将冶炼广、黑龙机床厂、铸锅厂合并,改名
为齐齐哈尔市铸锅厂,隶属市手工业管理局。有色金属冶炼只保留一个铸铜小组。1965年,经
市手工业管理局批准,将铸锅厂的铸铜组与齐齐哈尔市车辆合作社的铸铜组合并,重新组建齐
齐哈尔市冶炼厂。从业人员31人,生产铜锭、铝锭、锌锭80吨,工业总产值38.4万元。1971年,
厂址搬迁龙沙区民航路,人员增至56人,产品仍以废有色金属灰、渣、沫为原料,生产铜、
铝、锌、铅等有色金属锭。工业总产值60.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9.9万元,利润3.1万元。1981
年,由于原材料不足和产品滞销,为了以老养新,工厂根据当时市场需要,试制了啤酒棉饼
过滤机、洗棉机等新产品,添置了机床、刨床、铣床等设备。在一无资料,二无技术人员的条
件下,经全厂职工团结奋战,当年生产过滤机片32片。1980年,生产啤酒过滤机3台,洗棉机1
台,通过省级鉴定后,开始批量生产,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万元。

1983年,经齐齐哈尔市二轻局批准,将水暖配件厂、综合公司商店并人,职工增加到224
人。新建2吨铸铁炉1座,拥有各种机床及专用设备45台。主要产品有,有色金属锭、水暖配件、
啤酒过滤机等,工业总产值100万元。1987年后,由于啤酒过滤机产品趋于饱和,大量的水
暖配件积压,虽开发挖泥机、抽油机配件、风口铜套等新产品,但由于质次价高,没有竞争力,
使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企业严重亏损。1988年下放给龙沙区,但企业仍无好转。1992年工
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至1994年末,工厂累计亏损15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5.5万元,净
值9.6万元,在职职工213人,企业已资不抵债。经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人民法院裁定,于1995年
4月宣告破产。

工厂破产后,成立齐齐哈尔市暖通工贸总公司,仍隶属于龙沙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并全部
接收冶炼厂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

齐齐哈尔市力车配件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卜奎大街135号,隶属区经济计划委员会。
1954年,由刘淑文、史来民、李文秀等15人合伙创办了齐齐哈尔自行车修配合作社。建社
之初,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由每人出资100元人股,自带工具,主要以自行车、力车修理为主,
下设3个门市部,隶属于市手工业联社。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人员增加到76人,改名为齐齐
哈尔市第一自行车修配合作社,修配门市部增加到9个,并建立了翻砂车间、儿童车车间、水电
焊车间。在继续搞好修配业务的同时,开始生产儿童车、手推车、自行车后架、双梯、保险叉
等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15.8万元,创利润2万元。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员增至120人,
并生产出齐齐哈尔市第一台黑龙牌自行车,厂名改为北方自行车厂。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自行
车下马,大部分人员调出,将厂改名为龙沙自行车社。仍以修理自行车为主业,从业人员66人,
创工业总产值15万元,利润1.4万元。1969年,工厂拥有专用设备20台,以生产力车条为主导产
品,为了外协工作方便,经上级批准,1972年厂名改为齐齐哈尔市力车配件厂。1978年,生产
力车条6.5万包,销往省内外,工业总产值68.3万元,利润3.2万元。1979年,对国民经济进行
调整,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产品由包销转为自销。由于产品成本过高,销路不畅,1980年
力车条下马,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厂开展对外承揽加工铁罐、铝罐、锅炉等业务,扩大
自行车修配网点。到1982年,从业人员128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3万元,利润7.7万元。随着市
场经济变化,先后又建立了龙兴力车商店、自行车专业商场1988年,工厂下放龙沙区,根据市
场需求,自行车专业商场扩大营业面积,在经营上下大气力。到1990年,龙兴力车商店、自行
车专业商场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影响的自行车专业批发商店,销售自行车1.9719万台,
实现产值758万元,销售收入740万元,利润28万元。

1992年,企业进一步实行机制改革,取消档案工资,对营业室实行百元含量工资,车间实
行计件工资,厂领导实行承包工资,使企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行车销售量达2.8707万台,
完成产值953万元,销售收入964万元,利润27万元。1993年后,市场竞争激烈,自行车及配件
形成多渠道进货,个体自行车销售网点增多,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到1995年,企业的经济
效益大幅度下滑,自行车销售量仅3000台,销售额降至312万元,利润负增长。

齐齐哈尔市电器开关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民航街道办事处,隶属民航工业总公司。占地面
积121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

工厂始建于1972年,从业人员61人,主要产品3P10A—100A胶盖开关。1982年生产胶盖开关
8万个。1983年生产10万个,产品达到部颁标准。主要设备有专用机床12台,压合机4台。198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0.7万元,上缴税金1.57万元,利润3.06万元,实
现利税总额4.64万元。到90年代,工厂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各项经济指标与工资挂勾,调动了
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产品销往本省及内蒙等地区。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万元,产品
销售收入61.3万元,实现利润11万元,上缴税金18.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净值12万元。

齐齐哈尔市低压电器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胜名街35号,隶属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占地面积
6492平方米,建筑面积4182平方米。
1962年,市灯泡厂打井队下马,经市手工业局批准,成立齐齐哈尔市电器安装合作社,隶
属市手工业联社。从业人员37人,主要承揽内外线安装及维修。1967年,开始生产线圈、BK系
列变压器等产品,使电器安装社有了固定产品,厂名改为齐齐哈尔市东风磁性材料厂。从业人
员增加到120人,工业总产值达46万元。1973年,企业进行调整,与无线电器件厂、无线电原
件厂合并,改名齐齐哈尔市电子器材厂。

1979年,隶属于市机械冶金局后,由于产品及领导班子等因素,经济效益下滑,企业亏损
11.1万元。1981年,企业进行内部调整,根据市场需要,试制成功霓虹灯新产品,使企业增添
了活力,扭亏为盈,产值达60万元,利润0.6万元。1985年,经市机械冶金局批准,电子器材
厂与冶金局技工学校实习工厂合并,改厂名为齐齐哈尔市低压电器厂,1988年下放龙沙区。为
使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打开市场,研制成功高压开关柜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产值达297万
元,产品销售收290元。1995年,职工增加到64人,主要产品有高低压开关柜、控制变压器、
动力箱、各种线圈、电容柜等16个系列86个品种。主要设备有电器设备30台、锻压设备20台,
各种机床设备31台,动力和起重设备25台,实现工业总产值53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37万元,
实现利润1万元,上缴税金42.3万元,是国家定点生产企业,被黑龙江省授予小型先进企业。

齐齐哈尔市龙沙机械配件厂 厂址位于齐富公路便道,隶属龙沙乡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844
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
工厂始建于1986年6月,是以退休老工程师、老技师、老工人为主的乡办工业企业。建厂
初期,在无厂房、无设备、无资金的条件下,由厂领导带领12名职工走勤俭创业之路,开始
以揽活为主,揽到任务后,租用国有企业的设备,利用夜班加工来完成。通过加工收入,逐
步积累资金,购置机床及各种设备,兴建厂房、仓库。到1990年,有各种机床12台,年加工
各类中小型配件能力达200吨,其产品以加工电力工业配件和采金船为主攻方向。

在企业内部提倡科技兴企业,优质服务,发挥企业技术力量的优势,在改进设计,开展技
术革新和技术进步上下功夫。先后为哈尔滨、双鸭山、佳木斯、长春、锦州、铁岭等地多家电
厂改进原设计结构,延长和提高了配件使用寿命,争得了用户,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过
程中,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出厂,实行严格的检验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做到重质量,保合同,
守信用。

企业从1991—1995年,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和利税指标,连续5年实现
销售收入超百万元。主导产品为发电机组配件,年产2.16万件。1995年,有职工51人,完成产
值136万元,销售收入136万元,利润6.4万元,税金10.3万元。从1988年以来,一直被区、乡
政府命名为先进企业。1989—1995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齐齐哈尔市龙沙机械修配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民航路58号,隶属龙沙乡企业公司。
工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工厂创办于1965年,原名为龙沙农具修配厂。建厂初期只有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有职工
34人。主要服务对象是为农村生产队和小型工业加工各种机械农具配件,是龙沙乡创办较早的
龙头企业。每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创利税1万元。

进入80年代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设备。到1995年,有各种主要设备8台(件),
有职工22人。利用本厂的地缘优势,吸引外资,新建门市房1000平方米,利用现有设备同大
庆相关的企业进行松散型合作,每年除为大庆加工大量机械配件外,并增加了水泵新产品的生
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活力。1995年,完成产值60万元,收入34.7万元,创利税2.4万元。

齐齐哈尔市龙沙造船厂 厂址位于龙沙区通江路,隶属龙沙乡企业公司。
龙沙造船厂是1958年在龙沙渔业队创办的铆焊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只有电焊机1台,
简易水焊工具1套,生产车间是一间仅20多平方米的木板房。全队劳动力30人,从事工业生
产的只有7—8人。工业生产主要是承揽水电焊加工,工业产值只有4.8万元。1969年固定资产
3.4万元。

在上级党组织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龙沙造船厂逐年稳步发展,各类加工设备逐年增加,
从业人员也逐年增多,产值、收入也随之增加。1971年,电焊机增加到3台,人员增加到15人,
并开始为大庆制做大油罐,年收入9.6万元。1974年,由于设备的增加和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
开始进行船舶制造,第一艘是为齐市渡口管理所制造的拖轮,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当
年收入达12.69万元。

1978—1984年,先后购进各种类型车床7台,为修造船舶增添了设备。1985年,除承揽加
工各种大罐、龙门吊、小型机动船外,还承揽加工各种非标机械设备的机械配件。固定资产增
加到32.67万元,年产值达到35万元,总收入25.4万元。

1995年,龙沙造船厂由原渔业生产、工业加工彻底转变为以修造船为主的工业企业,职工
人数70余人。由于多年的资金积累,相继建起一栋200多平方米的机加车间;一栋300多平方米
的铆焊车间;一栋5503平方米的综合住宅楼和一座80多平方米的锅炉房。固定资产原值104.5万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