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训
区教委、区体委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认真贯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
及”的方针,积极建立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对有场地,有器材,有师资,有经费,领导又重视
体育工作或在参加市区体育比赛成绩突出的学校确定了体育传统项目。1989年,龙沙小学、铁
南小学、纸厂中学、小学在省市区田径比赛中获优异成绩,经学校申报,区教委、区体委考核,
报市体委批准,确定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永安、龙沙和农机厂小学为速滑项目传统校;龙沙、
新马路、江岸、永安小学和二厂一中为冰球项目传统校;永安、江岸、龙沙、公园路小学和一
厂一小为游泳传统项目学校;永定小学和四中为蓝球传统项目学校;育才、跃进小学,五中、
二厂一中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合意路、铁南小学,纸厂一中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永定小学、
四中、一中为棒球传统项目学校;二厂二小为举重传统项目学校。这些传统项目学校每年进行
一次项目比赛,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比赛成绩,3年进行一次调整。使体育有人才、有后备力量,
为培养、输送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输送
区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年把培养出来的尖子队员输送市、区进行系统训练,达到标准,
向上级部门输送。1975年新马路小学冰球队员侯文采、关长有经区、市训练进入国家队。1990
年市举重队参加省比赛10名队员中,有龙沙区7名队员。区体校本着“成熟一个输送一个,成
熟一批输送一批”的原则,不断向区、市、省和国家体育队输送人才。1975年区体校向市体校
输送宫宪英、刘洪斌、马亚男等10名女排运动员,1976年宫宪英被选送省体校,刘洪斌同年被
“八一”队选走。1989年,区体校速滑队员赵艳红被输送市体校,培训不久就被省体校选走。
1983—1995年,先后为市输送速滑队员23员。
1974—1995年龙沙区向国家、省市、八一队输送运动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