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山脉、河流、岛屿
第五节 山脉、河流、岛屿
一、山脉
饶河农场境内之山属于完达山脉东北支脉那丹哈达拉岭,在我场境内有四座大山,其大小山
头二百余个,有名之山头甚少,其无名之山头余待后者补之。
楛矢山——古代该山多茶条槭,用以做箭杆,故得名楛矢。位于大班河与蛤蟆河之间,农场
场部以西,东西7公里,南北10公里,为一大山群,主峰楛矢山。海拔264.7公尺。
打石山——为栝矢山一山头,由工程队起,有公路2公里直达山腰,因每年在此采石故得名为
打石山。
西通山——距场部12公里,位西通之西北,距乌苏里江6公里,为一浑圆形山体,东西南北各7
公里,主山海拔178公尺。
新兴洞山——距场部18.5公里,居五队之东北,半截河以东,东邻乌苏里江2公里,成一独立
之岭,东西长9公里,海拔126.8公尺。
饶力葛山——原为挠力葛山(系满语,为图画之意),俗名西丰嘴子山。距场部西北25公里,
在十六队正北,挠力河下游之南岸,为一丘陵,海拔135公尺。
二、河流
本场境内之河流均在乌苏里江流域区内,所有之河都在农场境内注入乌苏里江。其主要河
道除乌苏里江外尚有挠力河、大岱河、大班河、半截河、蛤蟆河和西南岔河。
乌苏里江——发源于吉林省锡霍特山南北两麓,二河至三道沟南合为一流,称三道沟河,再
向东北流554公里在大班河入口处进入我场境内,由此向北19公里,东岸有毕拉河注入,再向北18
公里,西岸有挠力河汇入,再向北流173公里至黑瞎子岛之北注入黑龙江,全长905公里,流域面积
189,000平方公里,流经我场全长37公里,为农场之东部界江。
大岱河——又名大带河,因弯曲似带而得其名。发源于四帮山南麓,经我场廿四队、二队、
一队之北,流至饶河镇北大岱河岛北端而注入乌苏里江。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
西南岔河——原名永乐河。发源于西苏穆罗山(房柁山)北坡,向东流经饶河县养鹿场,向东
北流,绕西南岔村(永乐村)东向北折注入大岱河。全长11公里。
大班河——发源于狍子山东麓,经廿二队南而东北流,至下新开流岛正西注入乌苏里江,为
我场西通片南界河,全长27.6公里,流域面积108平方公里。
挠力河——发源七台河市之东,前峰南山(即对头砬子《宁安县志》)向北流经宝清县,八五
三农场、红旗岭农场又向东流至饶河县小佳河公社的大网卧子(东经 133°47′40″,北纬47°
15′2″)流入我场,经16队、18队再向东流注入乌苏里江,全长475公里,流域面积24,863平方
公里,流经我场14.7公里,也是我场北侧的场界河。挠力河流域区内地势平缓,回蜿多,因此是世
界有名的蛇形河之一。按弯曲度计算全长50公里。
半截河(鲇鱼河)——发源于楛矢山东麓,向西流由场部北经欣城水库向西,由西通山西向北
绕过饶力葛山,向东北入菖蒲弯和鲫鱼泡,再北入挠力河,全长27.7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
半截河西南东北流向,流域内多系平缓地带,在塔头甸子中漫散后再汇集成流,其支流多浸溃性
沟洫。
西川河——发源于龙泉山东麓与狍子山相对处,西北有琴泉耒汇(长3公里),再东南流,穿过
饶佳东线公路,在22队南通过,至四排村北1.7公里处,注入乌苏里江。全长30.9公里,流域面积60
平方公里。
蛤蟆河——发源于龙泉山,向东北流,经十九队向北流,绕过挠力葛山西,注入饶力河,流经
农场16.1公里,全长31.5公里,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
三、岛屿
饶河农场所属之岛屿,系乌苏里江流经饶河农场区段内之岛。由南(大班河口)至北(挠力河
口)分别叙述如下:
下新开流岛——位于大班河口正东,东经134°04′35″~55″,北纬47°08″~53″。由
相对并列二岛组成,主岛南北长1500米,宽540米,面积0.6平方公里,距我岸一百八十米,距苏联
岸四百一十米,位于主航道我侧,全岛植被为柳树及绣线菊等,该岛1916年前(民国五年)与四排
岛一体,1917年因洪水冲刷切为两段,故名新开流岛,历来为我国居民捕鱼及樵猎区,岛上并建有
房舍。
西通岛——位于大班河口以下5.5公里,西通西南,距我岸30公尺,东经134°06′32″~07′
27″,北纬47°04′8″~59″。原为两岛组成,上流西通上岛,原起大班河口。六十年代大班
河口以下歧流淤积,该岛随连成陆地,但仅剩西通上岛,南北长1700米,宽800米,面积0.82平方
公里。全岛植被为柳丛。该岛一向为我西通居民捕鱼、打柴区。
大西通岛——位于大班河口北1.5公里正东,下至西通东6公里。东经134°6′42″~ 12′
35″,北纬47°2′3″~5′43″。为一半月形大岛。长10公里,宽6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为
乌苏里江第一大岛。清初为佛匪(西通)及霍伦霍一带瓦尔喀居民渔猎区,岛上并搭有草舍。江
之正流原在岛东侧,沙俄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后,该岛仍为我国居民捕鱼区。民国十四年(1925)
以后,苏联多次用挖泥船将西侧挖深,将正流引向西侧,同时将我岛上居民进行驱除,但我居民
仍未间断在岛上生产。为满康德五年(1937),日伪为净化边境撤销西通居民点,该岛则成为无
人区。自此,该岛一直为苏联控制,由于主流西移,半个世纪以来,使西通以下8公里高阜江岸成
为乌苏里江沿岸水土流失和切削最为严要地段,年倾圯宽度达5米以上,江流向西推移了300余米。
西通下游岛——位于西通东1.5公里江中,东经134°08′13″北纬47°05′20″~39″。
为上下两岛组成。面积0.01平方公里。距我岸270米,距大西通岛230米,在主航道我侧。该岛1943
年尚为一浅滩,1946年才露出水面成岛并逐年增大,至1963年扩大到以上规模。自1960年至1963
年间,苏联挖泥船连续三年在该岛西侧疏浚河道,将所挖泥沙倒入岛的东侧,致使该岛遭受激
流冲击,1968年被洪水冲成两段,变成上下两个小岛,主航道移向岛西侧,该岛一直为我捕鱼区,1968
年后,苏联提出争议。
五人班岛——位于大西通岛北,为一狭长岛组。东经134°10′40″~8′51″,北纬 47°05′
32″~06′10″。全长2800米,宽260米,面积0.57平方公里,位于主航道我侧,全岛被柳丛遮
复。该岛在清代中期即已形成,向为我国领土。1956年我国在该岛上曾设有一七九号航标二座,
1957年苏联在该岛安设航标,强行接管该岛,并用挖泥船在我侧挖掘泥沙,将主航道推向我侧。1958
年以来,苏联多次干涉我渔民在该岛区江面生产,绑架渔民,闯入岛西侧巡逻,我方多次提出抗议,
均无凑效,现仍控制在苏联手中。
新兴洞上岛——位于冰帐南2公里处,东经134°12′24″~34″,北纬47’09′25”~ 40″,
由上下两岛组成。南北长9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0.08平方公里,现该岛在继续延长中,距我岸
30米,距苏岸1900米,全岛生有柳丛。伪满该岛为新兴洞警备哨所巡逻区。1945年后,结冰期苏曾
于我侧钎插柞树界标,1953午后停止,现为我国管辖。
新兴洞岛——位于新兴洞江岸正东,南起新兴洞上岛东南,北至冰帐正东,东经134°12′~
13′15″,北纬47°09′12″~12′24″,为一大岛和二小岛组成,南北长5,950米,宽1,070米,
面积3.95平方公里,距我岸150米,距苏岸400米,位于主道航我侧。该岛地势高爽,长有榆、桦、
柞、柳,绣线菊等,该岛原为大小六岛组成的群岛,后因洪水冲刷淤积,现已连成三岛,历来为我
新兴洞一带居民的渔猎区,本世纪二十年代,并在岛上盖有房舍。1945年后,我渔民一直在岛上
捕鱼生产。与此同期,苏联趁我政局动乱之机,乘虚而入,将巡逻线伸入岛西侧我方水域,冬季并
在冰上钎插柞树界标。1969年来,又连续多次绑架我渔民,用军艇撞翻我渔船,抢夺网具等海盗
行为。我国居民据理斗争,现该岛仍为我居民捕鱼地,所有权仍在我国控制中。
冰帐一撮毛岛——位于冰帐正东偏北,新兴洞岛西北零点五公里,东经134°11′40″~46″,
北纬47°12′25″~30″。为一独立小岛。南北长20米,宽50米,面积0.003平方公里。距我
岸80米,距苏岸650米,全岛植被柳丛。该岛民国六年(1917)前后形成,范围较今为大,因江流不
断变化,至五十年代连年切削,现仅剩如此规模,该岛一直为我四排村赫哲族居民捕鱼区,向为我
国领属。
偏脸子岛——又名南通岛。位于新兴洞西北9.5公里,叉鱼泡入江口处,东经134°07′28″
~134°09′55″,北纬47°14′24″~19′18″。南北长9,250米,东西宽1,350米,为14个岛
组成的群岛(1978年主岛东七号岛西侧,又生成一岛,长800米,宽150米),面积51.3平方公里。距
我岸100米,距苏岸400米。全岛尽被柳丛、绣线菊等覆盖。明朝时归诺罗路(今东安)管辖,清时
为诺罗口(挠力河口)管领。本世纪初,一直为挠力河口(今东安)之捕鱼、打柴区。岛上并盖有
房舍多处。伪康德七年(1939)夏,三名苏联军人越境南通岛的五、七号两岛被日伪守备警察逮
捕,于是苏联出动两艘舰艇,百余名兵力与日本警备队和满洲陆军展开历时二小时的火力战斗,
日军及伪满军由于未有舰艇配合不能随时遇迥,乃告遗退,苏联遂将该岛例入警戒线内。民国三
十四年(1945)东北光复后,苏趁我局势未定之隙,冬季在我南通河道上钎插冰上界标,其后经我
东安镇一带居民坚持不懈的斗争,坚守岛上生产阵地,并于岛上建有房舍。尽管苏联多次绑架、
抢网、割网、撞船,但该岛仍在我辖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