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运建设
第五节 水运建设
1958年至1961年八五九总场时期,总场船队有船头捞子20余艘,货船编号为军垦1号、2号、
3号……另有小客船两艘为“友谊号”和“王团号”。每年夏天从5月1日开始至10月封江前止,
“友谊号”负责场内(饶河至东安)航线客运;“王团号”负责场领导去各分场检查工作专用。
1962年场县分家。饶河农场分到船两艘,军垦2号(机动船和拖船各一艘),当时的负责人是
黄国如和郭学成,共有船员8名。
1966年前西通地区的货运和客运主要靠船运输,为了增加水上运输能力,1969年农场又增置
拖船一艘。
1969年饶河农场自己设计制造自动驳船(油船)一艘。载重量150吨位。
1970年“军垦3号”报废,自制自动驳船下水投入水上运输。
1981年从岔林河农场调入300吨位自动驳船一艘;1982年在饶河造船厂订造300吨位拖船一
艘。
到1985年止,饶河农场船队现有职工23人,货运能力发展到800吨位,年货运量从建场初期的
600吨位增到7000多吨。成为农场运输战线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码头建设:
饶河农场水上运输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由于资金困难,始终没有修建永久性固定码头。
1985年以前装船卸货都是搭临时跳板进行。1986年才在西通利用一个旧登陆艇架设一个固定码
头。在装卸机械化方面,1981年以前全部人背肩扛,1982年配备了辅送机后,才结束了人工装卸
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