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边界纠纷
第四节 边界纠纷
我县周围9个邻县。与7个县有边界和资源纠纷,本志仅记终结部分。
1.肇源与镇赉。因长胜泡附近的嫩江主流改道,富强乡使用的江湾草原被分割,主航道的
右侧滚入镇赉县境。1974年经县革委派人去镇赉磋商协定:肇源同意此资源划入镇赉属境,镇
赉同意此资源使用权归肇源长期不变。
2.肇源与大安。通管气(月亮泡对面)的背江因巴彦渔民下待获网长期疏通而使嫩江向东改
流,原肇源使用的网窝冰槽被分割滚人大安境内。1974年经县委派人与大安磋商协定:肇源同
意此资源划入大安属境,大安同意此资源使用权归肇源长期不变。
3.肇源与安达的纠纷有两处。一是义顺三道岗子前的草原边界(行政线)。在三道岗子和胡
大屯(青年大队)调整归属时,未重新划定边界仍按原使用线执行(两处原系一个大队),因附近
有葡萄花、哈拉海、兴隆、大围子草原,其草原协议上有一句话:“从此向西直线到山口方向”
字意虽然明白,因三道岗子有两个山口指点有误,1975年秋,葡萄花和双榆树联合出动抢打羊
草,义顺公社组织百台车抢运,双方发生厮打,经地区派人制止。1977年绥化地区第五次会议
记要,同意双方使用线为行政线,将1955年定的临时打草线向西移 200米,此线与安达县各大
队草原使用线相接连,此案完结。二是大兴东敖包岗北一段草原(行政线),安达的李善德窝棚
同大兴的同心三队有争议,原协议写敖包岗子北两千米为界,我方坚持从敖包岗子最高处标点
算,安达坚持按敖包岗子屯算起,1973年经地区协商,我县同意向南退让八百米,此案完结。
4.肇源与肇东。福兴乡岔骨挠尔下华子东大滩段,原系双城属地,因江改道双城将此段移
交我县。此处丰水年芦苇长势茂盛,两县出现互相轮次抢打后起纠纷。1974年在地区划界办组
织双方协议下,达成按原江主流航道为界的协定,解决了争论,两县在协定书上鉴字,此案完
结。
5.肇源与肇州。牛毛沟子全部流域原属我县境域,1957年我县洪水泛滥成灾,翌年我县去
肇州求饲草支援。肇州提出分牛毛沟子的要求,当时许诺沟北沿可归肇州使用。1960年后肇州
的托古、万宝两个公社年年越界抢夺资源,纠纷不断,文化大革命之后因闭流区牛毛沟子水库
建成,河水漫延,芦苇生长区域扩展,哈拉海岗子、八家子、羊营子以北苇塘出现激烈纠纷,
曾多次打坏人、扒房子、抢车扣马、动枪刀、手榴弹,1962年到1972年,虽经县领导同肇州县
进行过协商,并未使纠纷平息。1973年与肇州达成协议。绥化地区下了通知和协议记要。明确
从闭流区起到肇源桥设九个点,线南归肇源使用管理,线北归肇州使用管理,不准再以任何理
由提出重新划界,1977年两县又起争执,秋季地委书记亲临现场调查,主持常委会议重新议定:
“在团结桥以东由省勘测队实际测量设标为界”,此案完结。
注 释
屯田万户府:屯田即军田,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田地。万户,官名,即万户之长。为金代
的世袭军职。统兵七千人以上为万户府,五千人以下为中万户府,三千人以上为下万户府。1295
年在我旗境内设肇州屯田万户府,内设迭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本府属开元路。
科尔沁:蒙古旧部名,1624年归附后金(清)后、所属十旗会盟于哲里木。
努图克:蒙古语“故乡”、“营盘”、“领地”的意思,为旗以下的区域性行政单位。
靺鞨:古族名,源于肃慎。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五代时称女真,分布在松花江、
牡丹江及黑龙江下游。
挹娄:古族名,源于肃慎,分布于长白山、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东临大海。汉代役属夫
余,220—226 年摆脱夫余统治。北魏时称勿吉。
肃慎:古族名,亦作息慎、稷慎,商周时代居不威山(长白山)。
秽貊:古族名,亦指靺鞨。
夫余:古族名,亦作扶余,凫臾。西汉时所建的政权以农安为中心的松花江中游平原,属
汉朝设在东北的玄菟郡。东汉末年改属辽东郡,五世纪末改勿吉所占,居民分散迁徙。
豆莫娄:蒙古族古部名,亦称“大莫卢”、“寇曼汗”。
室韦:蒙古族名,北魏时有五部,唐代有二十多部,其中有蒙古族的先祖蒙兀室韦,魏唐
期曾服属于突厥,契丹建辽时有一部分并入。
契丹:古族、国名,属于东胡。唐表,迭刺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辽朝 (916—1125)。
1125年被金所灭,大部分融合于女真、蒙古和汉族中,一部分随耶律大石西迁建立西辽。
女真:古族名,又称女直,源于肃慎,十二世纪初阿骨打统一各部,灭辽后建立金政权。
十七世纪由努尔哈赤再度统一建立后金(即清朝)。
会宁府:府名,所在地名“按出虎”,金定都于此,置会宁州,太宗升为府,上京会宁府
在阿城县“白城”址。
都司、卫、千户府:明代,都司相当于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下设卫,卫下设千户所。当
时在茂兴南设三岔河卫(撤察河卫)属奴尔干都司管辖。
海西西陆路:为明代奴儿干都司的两条重要驿路之一。始于郭尔罗斯后旗境内肇州 (八里
城)以兀良河(满洲里附近)为终点,沿途设十站。
乃颜:元太祖四弟帖术格翰惕赤斤之玄孙。
奴儿干:满语图画之意,元明时期位于黑龙江的特林(庙街),元代曾设东征元帅府,明代
设地方最高行府机构奴儿干都指挥司。
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均为清代的封爵称号。贝勒为王或侯,贝子在贝勒( 亲王,
郡王等 )之下,也用于对蒙古贵族的封号。镇国公、辅国公次于贝子。民意乡政府所在地即为
清代镇国公府所在地,辅国公府初驻四站老爷屯,伪满时期的1935年迁至肇源城。
城内城外:系指1906年建县时的老城墙为界,即今环城路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