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防汛

第四章 防汛及工程管理

第一节 防汛





  我县是嫩江、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的交会处。哈尔滨上游洪水,除拉林河外,都在我
县江域汇集通过。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南北数千平方公里降雨形成的洪峰都从县境三岔河通过。
因此,解放前各时期,外淹内涝连年不断。

  县中心水位站的警戒水位为128.5米,堤顶高程为130.60米,高出历史特大洪水1957年129.17
米的1.43米,高出警戒水位2.1米。

   建国后各次洪水水位统计 单位:米



  建国后县成立防汛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等职能机构,在全县堤防上标有近30处险段,
按各乡镇防汛段设防汛指挥所,每当防汛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汛期由防汛指挥部统一调遣,
机动船只、汽车、胶轮拖车、马车、防汛草、草包、木杆等物资。




  1957年汛期连续降雨,丰满放水流量达6 000立方米/秒和嫩江中游绰尔河、洮儿河两大支
流来水在大赉形成洪峰,进入松花江干流,江水暴涨。于 8月29日形成下岱吉站特大洪峰,流
量达1.4万立方米/秒。为确保肇源堤防安全,省委领导亲自指挥调来肇州、安达、杜尔伯特、
绥化、泰来、龙江等兄弟县旗五万民工支援,在大堤上与我县人民并肩战斗。

  肇源大堤的险段已占全堤的54.7%,尽管上堤总人数已达到 74 000多人,因汛期雨大,取
土困难,又出现八级以上大风, 8月31日赵光武险段先决口,相继芳春等段溃堤。万顷良田顿
时一片汪洋,当时公路上可行轮船,县城被洪水围困岌岌可危。

  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大部预先撤离。“誓死保卫肇源城”的巨幅标语,紧扣人们的心弦,
万名健儿出大力、流大汗,日夜苦战在城墙上。省政府派飞机、轮船运送救灾物资,不但使县
城固若金汤,而且所有灾民都得到了生活保证。

   1957年汛期修堤民工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