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下序

工业志

编下序


  明清时代我县境内已有少量手工业生产,清末及民国期间王公驻地和各站、台开始有手工
业作坊。以茂兴站毡业和皮毛业最为发达。1920年有高氏自俄国学会造枪技术在茂兴建枪炉一
所。茂兴李明华针织工厂,1936年开工,1943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关闭,主要设备手摇织袜机,
“马牌”商标。伪满时期各铺坊均处于萧条状况。

  1946年我县的工业企业中,仅有一家是没收私营企业形成的全民所有制企业。1947年出现
工人自愿入股投资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的 154项工业建设开始以后,按着“三就四为”的方针建
立起机械、食品、印刷、建材、电力等具有初级生产能力的厂家。1956年经过“一化三改”一
部份私有制工业企业过渡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8年大跃进中,全县兴建许多县属工厂和社队
工业,出现了“肇源工业遍地开花”。由于“共产风”、“瞎指挥”,耗资巨万,受益较少,
除了连续两次火灾而关停的乳品厂之外,其余大部分工厂均因原料不足,产品质次量低价高无
销路等原因,于1963年前全部关闭,工人精减下放。1968年后,一些厂家兴办多种经营项目,
五七机械厂办空压机和橡胶,木工厂办纺织,酒厂办制糖,木器厂办塑料、癸二酸,变压器办
电子等等,所办项目在形成生产能力后均另立厂家,俗称“下蛋厂”。其中也有一些没办成功
的。

  1979年后全县工业企业逐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取消“大锅饭”,实行生产责任制,均不
同程度的收到良好效果。1983年开始实行利改税,一些国营厂家实行自负盈亏。

  我县的工业企业自建国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初级生产能力迅速发展到已经具有
较高制造能力,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56年“一化三改”以后,食品工业中的罐头产品首
先进入国际市场,且一直畅销世界各地。七十年代,机械工业中的折边机等为优质产品,空气
压缩机和轻工产品的裘皮等也相继进入国际市场。此外还有高频Q表等军需产品。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47个厂家,1983年总产值7,00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41 个厂家,
总产值5 546万元,除两家关停,一家新建未投产外,1983年净产值1 054万元,其中亏损企业
13家,亏损总额为251.8万元,1984年亏损总额为510.6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106个厂家,1983
年总产值1,461万元,盈利企业的利润总额38万元,盈亏相抵后盈利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