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章 乡镇工业

第九章 乡镇工业




  我县的乡镇工业是在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国初期手工业工人总数不过五六百
人,其中铁炉、木铺和砖窑共有 128人(1913年统计),以铁木皮行业为主,经营方式均为前店
后厂自产自销。日伪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很多铺坊无法维持生计转为商业性经营
或者倒闭。1946年在清算斗争中又有一些铺坊由于无法还清剥削帐相继倒闭。

  解放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工人们自行组织起合作社生产,但是仍以铁木皮为主要行业。
私营的烧锅(小醑)、油坊、磨坊、染坊、砖窑、果香铺、洋铁铺、爆竹铺、银匠铺、成衣铺等
分布在各主要乡镇。1956年“一化三改”后,各行各业都组织成合作社,从而乡镇工业出现了
飞速发展。1958年大跃进中,乡镇工业中也盲目兴建了许多厂家,后来因资金不足,产品质次
量低绝大部分相继关停。

  1969年“各行各业支援农业”搞厂社挂勾后,乡镇工业中的机械设备和加工能力有了大幅
度提高,基本改善了小烘炉为主体的“三锄两刀”小农具生产。主要厂家有三站铁工厂、兴安
农修厂、头台铁木社、茂兴铁业社等。米面加工在乡镇工业中分布最广,一般联合厂中均设有
米面加工车间以及榨油、酱醋等车间,方便人民生活需要。1980年后相继兴建冷饮厂10处,年
产冰棍 1 150万支。广大乡村冷饮难的问题得以初步解决。1979年全县的十个乡镇办砖厂和队
办小窑,均为土法手工生产。1979年后裕民砖厂、兴安二社、和平砖厂、茂兴二社、大兴砖厂、
头台砖厂、民意砖厂、肇源镇砖厂、东风村砖厂等先后修建了轮窑198门,1983年总产量3 716
万块,总产值 162万元,成为全县乡镇工业中的骨干行业。1980年全县共有13个建筑工程队,
初为“春组秋散”的副业队。同年 5月成立县联营建筑工程公司后,建筑工程队开始有较大发
展。近年已增至18个队,从业人员1 750人,年总收入250万元,完成工程量50 160平方米。

  1980年始,各乡镇和原二轻系统下放的厂家为了安置待业青年就业,兴办大集体和小集体
体制的工厂,1983年统计有各类独立企业50家。

   主要工厂略述

  二站焰花厂 为我县乡镇工业中“三最”厂家,即规模最大,产值最高(80万元),从业人
数最多达300人。主要生产爆竹焰火。

  茂兴毛皮厂 1948年土改清算后,由皮革工人入股投资组合而成,当时无正式名称,只称
“皮铺”,1956年取名为“皮革社”,1958年改称“皮革厂”,1968年改称“茂兴皮毛厂”。
建厂30多年来,技术力量和产品质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毡袜套为近年主要产品,历史最高产
量25万双,1983年总产值18万元。

   1983年全县乡镇工业基本情况 单位:万元



    1983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表 单位:万元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