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交通工具

第五节 交通工具



  

  畜力车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从我县的茂兴到黑龙江城(爱辉)建立驿站,交通不便,
通讯联系只得骑马,民间短途运输用古式的勒勒车,一头牛扛着车辕头的横杠。一人可牵引六
台,每台车可载货千斤。民国五年(1916)开发土地,种植粮食需外运换取生活用品,勒勒车不
适应长途运输,产生了第二代运输工具大铁车,木制结构,木网上排铁钉、铁钢交、木轴铸铁
件子,自身笨重,每台可载货五千斤。1940年后改革成木网,排小铁钉,木轴铁件,自身灵巧,
运输方便的花轱辘车,可载三千斤。1950年又改革成“钢轴车”,1959年“轴承化”运动中开
始出现胶轮,俗称胶皮车。1983年国家经营从事运输业的畜力车138 台,私人小畜力车97台。

  汽车 1937年日本人在我县办私营“东亚汽车公司”有客车五台。因缺汽油车后背有用烧
燃料的瓦斯罐,遇见山岗,乘客下车推,汽车灭火不能自行起动,而用马拉。因而有“聋电话、
瞎电灯,马拉汽车上肇东”之民谣。1939年又成立“国道局汽车公司”,有三台烧油客车。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我县仅有汽车两台。建国后逐年增加,1957年达到33台,1965年
增至57台,1976年达到164台,1983年为469台。其中:农村乡镇21台,个体客车7台。

  拖拉机 胶轮拖拉机1958年3台,1965年21台,1976年160台,1983年 593台。其中,农村
公社310台。手扶式拖拉机1977年为27台,1980年96台,1983年389台,均为个体承包和个人所
有,主要从事田间作业兼营运输。

  托车 1969年1台,1976年7台,1979年25台,1983年128台。

  船舶 1983年有船舶13艇,其中:交通系统10艘,1 170马力、1 180吨位。




  历年机动车数统计 单位:台



   各乡镇(社)1983年底交通工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