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输第一节 人畜运输 人力装卸搬运 民国及伪满时期我县有装卸搬运工人队伍(俗称“脚行”、“小扛”),由
“把头”管理装卸车船物资等。多为计件工资,有活则干,无活则散,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1945年装卸搬运工人抛弃“把头”,自己组织起来装卸车船。冬季购粮时,粮栈(粮库)以
计件工资形式装卸粮食和资材,年装卸搬运量 2万吨。1955年成立集体所有制的装卸搬运队,
由40人增到近百人,承担肇源码头船舶的运输,装卸物资任务。1970年实行港口装卸搬运机械
化,购置皮带式运送机20台。1976年承担新肇车站铁路的货物装卸任务,又增添和改装三台吊
车,解决难装卸的木材和长、高、体大笨重货物的装卸困难。1978年装卸搬运队改为装卸公司。
1983年装卸量为20万吨,比1955年增长六倍。
畜力运输 1955年以前城乡短途运输均是个体运输户承担。1956年 2月从事短途运输业的
个体运输户组织起来,成立运输合作社,社员60名、马114匹、大车42台。完成货运量4.2万吨,
货运周转量64万吨公里。1958年刮“共产风”吃“大锅饭”造成管理不善,货运量降到 3.3万
吨,货运周转量下降到39万吨公里。1979年运输合作社改为第二运输公司,在党政有关部门支
持下货运开始回升。
1981年落实经济责任制,划分承包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完成货运
量7.7万吨,货运周转量 84.8万吨公里。近几年肇源镇、新站镇等地个体畜力车大量增加,毛
驴车居多,召之即来,运输方便。
畜力运输货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