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1949年5月1日正式成立郭尔罗斯后旗合作社联合社。全县有63个供销部、7个油坊、5个药
店、2个供销店等共77个网点,所有往来支出等均由旗联合社统管。1951年人社群众达 97 218
人,加入股金97 218元。1956年有94 502人人社,加入股金1 246 376 元。1957年改称肇源县
供销合作社,下设109个网点,职工总数823人。1958年后曾三次并入商业局,两次改称农副科
并将所有股金退还本人。1980年职工总数为1 827人。1983 年基层供销社19个,公司3个,站3
个,贸易货站 1个,门市部27个,生产资料部18个,供销部95个,固定网点12个,代购代销点
50个,饮食服务行业23个,大小集体企业80 个,土产部21个。
县供销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对基层供销社的人、财、物等逐步实行高度统一,严重限制了
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失去了民主管理和阻碍了商品流通。1982年恢复了“股金群众入,干
部群众选,企业民主管”的办法,扭转了管理上的官商作风。1983年有40 838户社会入股,股
金23.5万元,入股社员22万人。在经营上,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采取集体承包,定率上缴,
停薪留职,自谋生计,离店经营等形式。改革后,1983年全县供销系统共盈利10万元。
一、农副产品收购
1949年至1983年,供销社在组织农副产品生产上实行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生产的
关系,帮助社队制定生产规划、办好商品生产基地。在农副产品收购中兼顾国家、集体、个人
三者利益,采取派购、议购形式。在收购方法上采取突击和经常相结合;固定和流动相结合;
专业队伍和发动群众相结合;收购农副产品和供应工业品相结合。
供销合作社经营情况
建国后主要农副产品采购情况
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基层供销合作社都建立了生产资料门市部,供应化学肥料、农药、非动力农药机械、农用
塑料薄膜、氨水胶囊、中小农具、园艺工具、农业机械维修配件、维修工具以及农机具胶粘剂
等。1956年供应化肥一个品种,农药两个品种;1983年供应化肥7个品种,农药8个品种。
几个年度主要生产资料供应情况
续表
三、生活资料供应
基层供销社除了经销日用百货外,还负责组织供应棉絮、铁锅、煤油、肥皂、盘碗等生活
必须品及图书、邮票等代销业务。
主要生活资料供应简况
续表
四、废旧物资回收
废旧物资零星分散,收之则有,不收则无。土特产品收购部门,采取设点收购与流动收购
相结合,经常收购和突击收购相结合,专业收购和群众代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收购。1981年以
来个体收购户不断增加,走村串户即方便群众又扩大收购额。1958年废旧物资收购总额为 4万
元,1968年为9万元,1983年为42万元,平均每人回收废旧物资一元。
废旧物资收购简况
五、家庭副业
1979年以前,我县供销部门收购的农副产品中家庭副业的比重占五分之三。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收购的农副产品占五分之四以上,猪、蛋的比重更大。收购野生皮张,1950年收购
元皮630张,1957年收购1 255张,1977年收购2 321张,1980年收购3 564张,大部来自家庭副
业。
近年家庭副业情况 单位:万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