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众团体第一节 抗日救国会 抗日救国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1939年至1940年期间,肇源境内的抗日救国会组织
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肇源镇内及县境东部八家子屯、哈拉海岗子屯、于秀峰屯、后羊营子
屯、色王窝堡屯、双龙屯、芳春屯等纷纷组织起抗日救国会分会和小组。人数最少者五人,多
则十四、五人。范围之广,波及半个旗,其抗日活动形式多样。八家子救国会会员通过晚间唠
家常,在田间劳动等机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薄荷台会员高云峰利用夜间唱戏的机会在戏台下
散发了 100多张有革命内容的报纸,启发群众觉悟。于秀峰屯救国会员李中仁、李海,为配合
抗联行动,徒步往来于肇州、丰乐一带,与肇州县抗日救国会组织互通情报。救国会员王秉章、
王化清除探听敌情外,还做为内应配合抗联第十二支队夜克肇源城,一举击毙日寇9人。
1940年10月 7日敖木台战役后,有两名伤员在江湾不能行动,双龙屯救国会闻讯后,立即
派会员罗俊、王希盛前去救护,安排到邵家屯网房子治伤,之后又安排在会员李伯和家炕洞内
治疗。有一名轻伤员掉了队,于秀峰屯会员李海用马送到离部队不远的地方,使伤员赶上队伍。
色王窝堡屯会员高玉亭先后两次到三站大德药房为抗联部队买药送药。
是年11月 8日,抗日救国会组织会员配合抗联部队行动当向导、挖工事和及时破坏交通要
道。三站通往肇源间有一座木桥,为日军作战的重要通路,哈拉海屯救国会会员刘政文、罗希
信、王和用两瓶子煤油和柴草将桥身烧坏,一时无法修通。抗联十二支队进攻肇源城之前几小
时,城内救国会组织会员在城外交通要道进行破坏,使敌人的增援部队受阻。他们筹集抗日物
资,仅八家子、双龙屯、色王窝堡屯等三个救国会给抗联部队搞到子弹五百多发和许多帽子、
毡袜、棉布、食品等。
县东部的赵金窝堡屯的赵发父子充当日寇的走狗,勾结日伪官吏,为非作歹,群众恨之入
骨,哈拉海岗子救国会组织会员,夜间用绳子捆绑后将二人活埋,群众闻之,无不拍手称快。
各抗日救国会组织都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抗日军队,于秀峰屯、后台屯、芳春屯、八家子屯四个
救国会在1940年就向部队输送兵员60多名,壮大了抗日队伍。救国会员们还亲自参军参战。哈
拉海岗子屯救国会分会长高俊峰率本会会员和附近救国会会员直接参加抗日联军十二支队,被
编为第二中队,他被任命为中队长,其子高玉林为通讯员。这支由农民会员组成的中队,为抗
日救国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县城及东部抗日救国会概况
肇源街救国会:会长王秉章,会员有王化清、尚希圣、王瑞兴、褚振远、胡秀民等若干人。
于秀峰屯救国会:1940年10月 8日建立。会员有:李中仁、杨德毅、王永山、李海、张继
贤、李海楼等。
八家子屯救国会:1940年5月5日建立。分会长程万金,会员有张守全、张守业、李锡学、
齐玉宝、李凤臣、程万江等。
哈拉海岗子救国会:分会长高俊峰,会员有高子臣、徐大黑、宋云亭、张有深、白老二、
薛宝善、罗俊、王希盛等。
后羊营子屯救国会:会员有刘延文、赵小五、刘嗄子、刘殿云、孙焕章、彭友、王永滨、
辛海峰、王树才、刘延才、赵秃子、王疤拉脖子等。
色王窝堡屯救国会:1940年10月 5日建立。会员有高玉亭、曲忠恕、高云峰、高运生、曲
庭有、曲景春、高亚臣、高玉堂、高玉录、陈思明、陈玉海、陈维伍、刘万令。内有 4名是分
会干部。
宫家窑救国会小组:组长马希文,会员不祥。
芳春屯抗日救国会小组:吕万福、于永邦、高珍。
哈拉海屯救国会:会员有陈子章、刘政文、罗希信、王和。
后台救国会:会员有胡凤林、刘继发、秦歧山。
大老黑窝堡屯救国会:会员有王泉山、周万才、王泉有、周显庭、李洪志、张九令、尚希
江、谢永才、高玉生、赵民、胡振才、孙有、谢永禄、郭希久、吕景海、周全德、李玉清、陶
顺发、崔永和。
(以上抗日救同会情况因无法杏清,仅为大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