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会 解放前,虽有商工会,但并非工人、店员自己的组织,而是股东、小业主应酬官方及使剥
削合法化的组织机构。
解放后,1947年春县城组成店员联合会,由个体商号、手工作坊的店员、徒工参加,设主
席、秘书各 1人。1948年秋,郭后旗工农联合会在公营的建东油房首建工会组织,吸收木厂部
分工人参加。经过试点,于是年末成立以木瓦工为主的城区工会。1949年 5月成立郭后旗工人
联合会,吸收全旗10个区的工人入会,并召开了首届会员代表大会。1951年更名为郭后旗总工
会,同时成立教育、商业、搬运、运输、供销 5个工会组织。基层工会组织29个,会员发展到
1 500人。1953年7月29日更名为郭后旗工会联合会。1956年更名为肇源县工会联合会。1958年
10月将工会、妇联、人事科、民劳科合并为内务部。1959年5 月分开仍用县工会联合会名称。
1967年改为工代会。1970年7月恢复肇源县总工会。
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团体。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贯彻党的方针政
策的助手。主要抓以下工作:
1.政治思想工作。1950年围绕党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组织会员订立爱
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款。1952年组织会员听取赴朝归国担架队报告,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
义教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经常组织职工听时事政策和形势报告,以便了解政策,认
清形势,努力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会员开展读书活动,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水
平。1982年以来,会员们积极参加“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清除精神污染,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了推动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1982年召开“三优秀”代表会,对 6名工
会优秀工作者,204名优秀积极分子,63个优秀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2.促进生产。1951年旗总工会在城镇企业中建立了劳资委员会,对工人的工资、工时进行
了合理调整,做到劳资两利,提高了生产效率。1952年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反浪费创造新纪录活
动,挖掘了生产潜力。1953年在各厂组织建立合理化建议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全年有 308名职
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422条,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57年发动职工开展比、学、赶、帮、超社会
主义劳动竞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1980年总工会建立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开展技术
交流,为搞活经济,发展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3.安排职工生活福利。1954年旗工会联合会发动工厂企业补助生活困难职工52人,救济金
额806 510元(旧币)。自1951年各基层工会建起互助储金会至1960年,98个基层工会有4 911人
参加,储金额11 545元;1979年有215个单位建立了这种组织,储金额170 630元。1978年 5月
县总工会召开了落实老工人政策会议,督促各单位落实老工人政策,对在十年动乱中因家庭成
份、本人出身、社会关系等被揪斗的 162名工人落实了政策。1983年10月14日成立退休职工管
理委员会,并下发了文件,同时建立退休职工活动室。
4.开展职工教育和文体活动。1950年旗工会联合会在第一区成立工人夜校,组织工人每晚
进行业余文化学习。1953年建立职工业余文化学校,至1956年共扫除文盲144 人,高小班毕业
114人,初中班毕业30人。1955年对工会干部进行不脱产的业务训练,通过“一事一训”、“专
事专训”的方法,培训了247人,成为工会的一支骨干力量。1966年7月在“文化大革命”的冲
击下,职工业余文化学校自行解体,直到1974年 7月才恢复制图、理论两个班,有60余名学员,
1975年6月又自行解散。1980年重建职工业余学校,办起英语、日语各两个班,学员200余名,
1982年又增设5个文化补习班,学员150余名。
职工业余文娱活动。早在1951年旗总工会即提倡在职工中开展周末舞会活动,分别在各单
位举行。1957年2月4日建40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工人俱乐部,当年12月正式利用。1960年至1964
年,工会组织八个职工业余剧团,以工人俱乐部为基地,开展演新、唱新、说新的“三新”表
演活动,先后演出14个现代歌剧、话剧等一百多场,观众达四万多人次。自1973年6月5日工人
俱乐部开始对外放映电影,并举办了29个单位的职工文艺汇演。1980年末建起 1 500平方米,
1 038个座席的工人俱乐部影剧大楼和288平方米的办公室。1983年建成了 288平方米的游艺活
动室。工会还经常组织会员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仅1973年至1982年就举行过四次职
工象棋比赛,选手达70余人。为开展职工生活福利事业及文体活动,每月向会员缴收职工工资
0.5%的会费。近年向基层单位征缴职工工资总额2%的工会经费,按4:6的比例提留和上缴。
5.职工代表大会制。1980年制定了关于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方案。1981年召开会议,介绍
十个单位试点经验,10月在158个应建职工代表大会制单位中建起89个,其中8个单位进行民主
选举“三长”(厂长、车间主任或工段长)。从1949年至1983年共开过10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二次
职工代表大会。
几个年份基层工会会员情况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