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教育行政
第十三章 教育行政
民国初期,清代建起的劝学所作为管理教育的机关仍存在,民国十四年(1925)六月始改为
教育局,设局长、视学各一人、事务三人。1935年与肇州分治后,郭后旗公署内设教育股,1943
年成立教育科,下设学务股和礼教股,学务股有股长、视学、礼教股与蒙民厚生会合属办公。
1946年民主政权建立后,内设第三科(教育),翌年将全县学校按肇源、二站、三站、头台、
茂兴、新站、古龙划分为七个学区,完全小学校长兼学区学校校长。下设中心小学各村小;1950
年各区设文教助理,各村设分校;1953年区设中心校,撤销文教助理。各村建联合小学,设校
长分管各村小;1954年文教局成立视察组,四名视察员分片视导学校;1956年 7月,各乡完全
小学改称中心小学,城内完小改称小学。1959年各公社恢复文教助理至 1962年撤销。1964年6
月对小学领导班子整顿,有42人因不适应做教育工作调为林业干部。1965年文教局成立政工组,
小学设政治指导员;1967年7月文教局改为文教组,各公社以文教组取代中心小学;1968年3月
县成立文教革委会,文教卫生统一领导,1973年 8月成立文教办公室,至1983年撤销。1979年
公社文教组改为中心校,校长为副科级。1980 年7月 1日建文卫党委,1981年10月单独建教育
党委。1983年 9月教育科成立视导组,设副科级视导员,实行分片领导,建立岗位责任制,10
月对全县中小学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核,作适当整顿。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在学校起监督
保证作用,使中小学领导平均年令下降,文化程度明显提高。经过调整改革,裕民、三站、福
兴、古恰、浩德等中学和部分中心小学的校容校貌迅速改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