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图书馆、室
第二节 图书馆、室
图书馆 民国九年(1920) 8月,县城建图书馆寓民众教育馆,设主任一人、馆员一人。据
1933年统计,全年经费84元,每日平均阅览人数五名。日寇投降后,图书全部流入绅董之手。
1948年春,县群众教育馆通过募集书籍的办法建起图书阅览室,有两间房几百册书。1953
年始设专职业务人员;1956年增设五个流动书箱,活动于工厂、城镇、郊区。1958年文化馆图
书室与县总工会图书室合并为县图书馆,定编三人,阅览室面积为 100平方米,可容读者七十
余人。藏书十类四千余册。1960年与教育局“少年之家”合营,每日增开二小时少年儿童阅览
时间。两处图书及肇源大学调入的书刊使馆内藏书达一万七千余册。1963年省文化局拨给经费
九千元,图书八千册,开展图书下乡业务。1966年 8月“文革”开始,二中“红卫兵”到馆中
以破“封、资、修”为名,毁书三千余册。是年底将馆内图书全部封存,后遭三次砸抢,共损
失图书三万余册。十年动乱期间,馆内仅购置《毛泽东选集》一千八百套,此书因社会上发行
过剩,无人来馆借阅,1968年虽又开馆,读者寥寥无几。
1979年后图书馆定编七人,年经费14 000元,馆舍420平方米,1983年藏书22类5.8万册,
借阅达256 352人次。
图书室 建国后,各乡相继建图书室。1958年农村建图书室 217个。最大的是茂兴图书室
藏书达五百余册;1963年和平、立功、福兴、复兴等生产大队建起流动图书站;1965年全县图
书室发展至 187个,有80个图书室设流动图书站或流动图书箱。“文革”期间,图书多被销毁
或流失,图书室大部倒闭。1970年重建农村图书流动站,1974年全县建图书室 217个。其中头
台公社团结大队和二站公社丰收四队图书室藏书均达二千余册。1980年罐头厂工会建 100平方
米的图书馆,设专职图书员一人,藏书四千余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类专业户不断增加,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图书馆为其开方便
之门,对一些果业和饲养业的重点户送书上门,三站一家果业专业户,由于及时学习到科学栽
培知识,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