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艺团体
第四节 文艺团体
文工团 1946年创建蒙汉文艺工作团, 演出多是以阶级教育为内容的歌剧 《买不动》、
《血泪仇》等。土地改革后以发动参加生产为主,剧目有《评功记帐》、《模范旗》等。1949
年 9月该团解散。1958年10月重新组建县文工团,翌年建成;1960年与评剧团合并,定编77人,
分为评剧、话剧、曲艺、车队四个队。1961年 5月31日改称评剧团,后二年建人民剧场。1965
年恢复文工团名称,大力推行乌兰牧骑式演出方法,以小型为主,深入农村表演。创制流动舞
台,受到省文化局表彰并予推广。1966年“文革”开始,团内价值数万元的戏装被二中“红卫
兵”,所谓“破四旧”全部焚毁,演出活动停止。1969年 5月,文工团与文化馆、图书馆合并
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是年 8月24日改为“样板戏学习班”。翌年吸收哈尔滨市来县插队
落户的龙江剧院艺人参加演出。1974年3月5日又恢复文工团名称。1977年才重新购置戏装,上
演部分传统剧目及现代话剧。
评剧团 1956年3月5日由肇东来我县28名旧艺人组成肇源镇评剧团,内有总务、场面、剧
务分工,演员分“内基本”、“外基本”,演出多为传统剧目《三节烈》《茶瓶计》《桃花庵》
等。最初演出场地在今工人俱乐部址,当年十月在北市场南侧临街处建一座坯瓦结构剧场。1960
年3月与县文工团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