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电影 日伪时期, 县城中每年只能看到旗公署宣抚班露天上映的两三次电影,多是 “卡通片”
(动画)及李香兰(山口淑子)主演的《蜜月快车》之类内容无聊的影片。解放后,电影事业日新
月异,现已普及城乡。
电影事业管理 1953年成立了电影放映队,有一架16毫米光音式放映机,在县城内放映。
1954年由省文化局接管,1956年下放县管,成立放映总队,由四人增加到七人。1958 年8月将
电影队下放到茂兴、头台、三站公社,实行分片放映。1959年 8月又收回县管。1962年,实行
六定(定场次、定时间、定点、定费、定影片、定路线),1965年 9月在“东北区农村电影经验
交流会”上受奖,省、地文化局及电影公司推广我县普及放映和培养业余放映员的经验。1978
年电影事业管理站改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公社电影队改成七个电影管理站,每站定编 2人,
1983年发展到14个。
电影院 1956年县城内建成二层楼房的电影院,放映设备是“天极”牌放映机(座机),观
众座椅是长条排椅共一千个座席,工作人员六名。1957年 7月13日开始正式上映,首部影片是
《春节大联欢》。1969年与电影事业管理站合并,翌年又分开。在十年动乱期间上映的影片除
“样板戏”和“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少数影片外,多为新闻简报。
1970年将“天极”牌放映机换为“松花江”牌放映机,1974年院内长条椅换成靠椅, 928个座
席。1975年创行“敞门放”的场内管理制度,1977年全国电影总公司将此经验推广到各省。县
电影院自1977至1980年连续被省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82年7月2日因房危停演。1977年至1983
年新建二站、古龙、三站、头台、新站、大兴、超等、兴安、茂兴、新肇11个乡镇电影院。全
县各乡镇共有放映队118个,放映点374处。1984年全县有个体放映队一个,巡回在茂兴、民意
一带。
1983年放映队分布情况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