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银印 清代官印。是一方银质印鉴,印面为正方形,每边长15.5厘米,通高11厘米,印厚 2.5厘
米。印背有一蹲坐式的虎形大钮。印面铸满、蒙两种文字,右三行为蒙文楷书;左三行为满文
楷书;印背右刻蒙文,左刻满文。印文及印背汉译均为:“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
克印”。印左侧刻满文,右侧刻蒙文,汉译均为:“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印前、后侧面各刻
满、蒙文的“礼部造”。此印经长期使用,印背侧的阴刻文字仅可识别,不能传拓。
此印是清初康熙二十五年(1686)朝廷礼部铸造颁发的蒙古族地方官印,发现地不详,现存
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重要文物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 释
鬲:古代饮具,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为陶制,商周时亦用青铜制,三空心足为鬲,
实心足为鼎。
吉州窑:宋代著名南方民间瓷窑。其址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也叫“永和窑”,始于五代,
盛于宋代,衰于元代。
龟 趺:石碑的底座多为跌状,故称为龟趺。
板瓦瓦当:瓦房檐头端部,多为圆形或半圆形,上有文饰或文字图案。
定瓷:唐宋时代定州瓷窑烧制的瓷器。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我境出土的均为自制仿定瓷,
尚未发现定瓷。
瓮城:大城外筑的小城,做为加强防御之用。
梵文:印度古代文字,多用于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