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繁育改良

第三节 繁育改良





  马的改良 家畜的繁育改良工作是从马匹的改良开始的,1952年肇东军马场在丰乐镇建立
1处人工授精配种站,在兴城建立了1处本交配马站,配马为日本杂种北海道南古鲁澳芦满。1953
年布兴城、永乐、万宝、肇州镇、托古、大同建立了马站。种马品种为富拉基米尔。1954年在
托古、光荣、茶棚、丰乐、兴城、万宝、永胜、新福、昌德、大同、升平、老山头、肇州镇建
立了人工授精马站,种马为阿尔登、富拉基米尔、苏重輓,1958年又引进卡巴金、顿河种马。
同年将肇东军马场设的这些马站下放到本县。1976年县又下放到各公社。到1981年坚持马匹改
良的公社有永乐、杏山、托古、榆树、永胜,大队有新福的德明、国治、永昌大队,永乐的庆
丰、新乐、太丰、欢迎大队,永胜的兴旺大队。这些单位对役马的改良起了一定作用。

  羊的改良 解放初全县多养蒙古粗毛羊。从1952年起,先后引进东北和新疆的细毛羊。全
县有人工输精点52个,工作人员104人,其中技术员52人,90%以上已改良成的细毛羊,不但提
高了毛的质量,也增加了数量,1980年产毛比1970年提高了10倍。

  牛的改良 1973年从外地取回海福特种牛鲜精在卫星种畜场开始改良。1974年和1976年采
用利木赞种牛进行人工授精,共集群230头,配 148头,准胎135头。1977年在榆树、杏山、托
古、万宝、乐业、新福、永乐、卫星设 8处黄牛人工授精站,65个配种点,开始冻精配种。全
县有81人从事此项工作,其中技术人员 73人。1977年至1980年全县集群数 9,153头,冻精配
5,173头,准胎3,541头,产犊1,716头,成活1,550头。1980年从安达燎原牧场购回20头黑
白花种公牛,分布在朝阳、丰乐、永胜、茶棚、光荣、兴城等公社搞人工授精改良黄牛,使黄
牛生产有了发展。1980年国家收购1,480头,销售1,436 头,销售牛肉592,000斤。

  1983年从外地引进优良种兔2,539只,县、社、队3级办起.16个种兔场,为养兔户提供种
兔15,000余只。同时,还扶持了21个配种专业户和8个配种站,提供种羊70只,种猪22头,免
费供给牛的冷冻精液。此外,还为其他养畜户调剂种猪82头,种羊195只,康贝尔种鸭15,000
多只。

  1984年加强了家畜繁育体系建设,全县共设配种站点52处,拥有人工授精公畜 167头(匹),
从事繁育改良人员70人。

  1985年县建立了综合供精站,有6个乡建立了分站,开展了猪的统一供精和人工受精。1982
年本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商品牛基地模范县。1983年末,榆树乡农化村黄牛改良专业户赵
显民被农牧渔业部评为黄牛改良先进工作者。

    黄牛冻精、本交配种和产犊情况表 单位:头



    牲畜年末存栏数字统计表(一) 单位:万头(只)、万口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