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机管理

第四节 农机管理



   

  1956年到1968年为国有国营阶段。由于机车少,管理集中、又有国营办站的一整套经验,
人员技术水平较高,机具状态较好,各项技术推行比较顺利,农机管理井然有序。

  1969年到1975年为队办机械化的初级阶段,通过试点,摸取经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在队伍建设上,实行了按车定人(链轨4人,轮式2人)定岗定责,保证了作业质量。同时建
立健全了学习、财务管理、劳动管理,机具维护保养、安全生产 5项制度。机具停放有停放场,
涂油,垫起,排列整齐,零件存放有专库,做到分数存放,不乱、不生锈,不变形,机车有保
养间。并开展了技术状态检查竞赛活动,开展了以技术状态为中心的农机管理工作,下发了农
机具技术状态检查标准,每年检查3次,全县机具完好率占80%以上。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举办
了安全操作规程训练,搞了安全技术讲座,下发了各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典型事故案例,
千台事故为8台次,死亡率为0.15%。

  1976年至1981年在双发公社和平大队蹲点,摸取经验,推动全县的农机管理工作。在队伍
上进行了全面整顿,实行了按机定人,建立了技术队伍。平均级别,由过去的 0.8级,提高到
2.13级。并有 80%的驾驶员能独立工作。为了安全生产制定了安全措施。1981年成立了监理站,
事故率七年平均为0.5%,死亡率为0.12%。全县183个农机队,按“三十字”标准要求,平均达
到了二十二个字,基本上达到标准的占 52%。全面推行和应用了新技术,全县建立标准化油库
17个,废油过滤器达150个,封闭加油过滤器40个,柴油过滤器改装280个,手扶增压节油器11
台,柴油予温节油器50台。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机械的技术水平。同时开展了以维护保养为中
心的农机具技术状态级赛,提高了车组的保养水平,使保养基本上达到了人员分工明确,随车
保养工具齐全,操作正规。并经常总结管理使用好的机队车组和个人,推动了全县农机管理工
作。

  1982年农机管理推行农机承包责任制,以各车组承包,集体提取大修、折旧管理费,到1984
年由车组承包转到个人承包和变卖给个人,全县317台机车卖给个人250多台,其余由个人承包,
在管理办法上,由过去行政手段改用经济、监理、服务手段,从1983年 6月全县农机管理站改
为农机管理服务站,县里成立监理站,全县1983年到1984年有监理员37名,加强了农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