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起源比较早,1914年开始有了私营砖窑。到1949年已有私营砖窑14家,只是烧
青、红砖、瓦等。建国后,私营砖窑逐步走向台作化道路,发展为集体工业,国家有计划的又
建起一些全民所有制建材工业。主要产品增加有水泥、水泥电柱、水泥井管、空心板、丁型板、
耐火砖等。1985年全县已有建材工业企业18个,完成工业总产值 811万元,是全部工业总产值
的8.6%,实现利润31万元,产值利润率为 3.8%,流动资金利润率为 8.2%,固定资产利用率为
4.9%。全民独立核算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75元。
主要工厂简况
水泥厂 1975年建厂,是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现有职工142人,其中助理工程师 1人;
厂区占地面积 27,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8平方米;固定资产 145万元,拥有设备50多台
(套)。设计能力为年产水泥万吨。主要生产火山灰质硫酸盐水泥,品种有325#、425#、525#。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除满足县内需要外,还远销大庆、革志等地。主要原料石灰石由阿城县平
山矿供给。建厂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次,价格高;造成积压。另外,原材料进价
高和管理不善,连续亏损总额为94.5万元。1983年进行了企业整顿,调整了领导班子,建立健
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水泥生产有了好转。198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
第一砖厂 1956年建厂,是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1975年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
费严重,产品质次价高,造成连续亏损。1984年春关停,经过整顿后,又重新建成集体所有制
企业,名为“新兴砖厂”。
现有职工191人,其中技术员1人,厂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16平方米,固
定资产原值669,000元。设备有150型制砖机一组;24门轮窑一座,半成品自然干燥棚150栋;
金属切削设备两台。主要生产红砖,年产量为1,000万块。多用于县内建筑,部分远销大庆、
哈尔滨、大兴安岭等地。该厂在1975年前领导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实行定
额生产,职工干劲大,平均每年向国家上缴利润十万余元。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508万元,
实现利润2.4万元。
第二砖厂 1975年建厂,是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现有职工 126人(包括集体工人86人),
其中大、中专学校代培学习的3人。厂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 平方米,固定
资产原值80万元,主要设备有 DW500型制砖机组一套;40门轮窑一座;60马力推土机两台;半
成品自然干燥棚200栋。主要生产红砖,年产量为 1,200万块。大部县内建筑用,部分远销大
庆和附近邻县。1983年前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手续制度不健全,损失浪费,丢失严重。使企业
一直亏损, 8年总计亏损61万元;1983年调整了领导班子,整顿了企业,加强了管理转亏为盈;
1984年生产红砖1,111万块,完成产值47.9万元,实现利润4万元。1985年完成产值483万元,
实现利润1万元。
水泥制品厂 1966年建厂,1975年扩建,是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现有职工 171人,其中
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3人,在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代培学习的4人。厂区占地面积46,383
平方米,建筑面积6,913平方米,固定资产 109万元;拥有各种设备14台(套)。主要生产12米、
8米,6米各种规格水泥电柱,还生产机井管、丁型板、水泥板等产品。主要是县内用于水利建
设,电路建设各种建筑,主要原材料水泥,本县水泥厂供给大部分,其余少部分外购;附料钢
筋、中沙、河流石等外购。198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5,000元,实现利润 43,189元,被县委
和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厂”。1985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3万元,实现利润4.6万元。
建材工业产值、产品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