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章 乡村工业

第九章 乡村工业




  解放前,乡村工业很不发展,只是一些散杂匠人办一些铺店,开烧锅油坊、砖窑等。民国
与伪满时期,主要以小城子为中心,个体办木匠铺、铁匠炉、糖坊、扎花铺、炮丈铺等40余处。
徐家围子(今兴城镇)、三道岗子(今永乐镇)也出现少量的匠人及办一些小作坊,规模都很小。
解放后,1956年多数匠人和小作坊走向了合作化的道路。丰乐镇成立了供销总社,下属 1个铁
木社, 1个编织社,1个鞭炮社,1个被服社。兴城、永乐、茶棚等地成立了铁木社和一些其他
手工业,当时乡办工业有34处。

  1958年各人民公社普遍办起了联合厂和其他工厂共58处。永乐、托古、光荣、永胜等公社
办起4个大集体手工业社,大队办起了小烘炉、砖厂、木工厂、被服厂。

  1962年对乡、村工业进行了整顿、调整,除每个公社保留 1个联合厂外,其余的多数关、
停,人员回生产队劳动,设备就地封存或转卖。乡村工业暂处于停顿状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联合厂和手工业社只能维持生产。

  1970年光荣公社建立无线电原件厂,1975年朝阳公社建立药厂;光荣公社建机电厂;万宝
公社建毛毡厂,双发公社建冷冻厂。全县多数大队建打米站,小砖瓦厂,小烘炉等。1976年全
县乡村已有较好的工厂27处,到1979年发展到61处,产值由670万元提高到1,470万元。

  乡村工业截止1985年,乡办工业52个,从业人员4,129人,村办工业450处,从业人员543
人(全为个体),工业总产值为1,341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2%。实现利润27万元。

  一、主要工厂简况

  永胜乡亚麻原料厂 1978年建厂,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现有职工69人,固定资产80万元。
1981年完成产值47万元,实现利润15万元;1982年完成产值35万元,实现利润 1.6万元。建厂
以来实现利润27万元,上缴40,000元。

  1979年和1980年两年,该厂连续被评为乡、县先进单位。1984年完成产值37万元,实现利
润30,000元。被省评为“六好企业”。

  二井乡无线电原件厂 1970年建厂。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m6以下的铜标准件和非
标准件。现有固定资产20万元。主要设备有车床1台,攻丝机3台,搓丝机2 台,台钻 1台,铣
床3台,沙轮机2台,小型车床36台,职工46人。1982年完成产值20万元,实现利润 1.2万元,
建厂以来上缴利润 40,000元。197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乡、县先进企业。其主要产品在省乡
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上展出 200余种。1979年被评为地区先进企业。1984年完成产值25万元,实
现利润30,000元。该厂工人孟庆兰是出席省的劳动模范。

  二井乡引风机厂 1981年建厂,它的前身是光荣联合厂。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这个厂在转
产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1981年企业进行了整顿,调整了领导班子以后转产,生产引风机。主
要产品型号是y54D,y55D等,还有3.6D、3.7D等通风机,由于狠抓了技术质量,产品很快打入
省内市场,深受用户欢迎。1982年完成产值24万元,实现利润 4.5万元,扭转了亏损局面,是
乡办工业后进变先进,转亏为盈的典型。1984年,有职工37人,完成产值 37万元,实现利润4
万元。1985年与佳木斯风机厂搞技术协作,完成工业总产值20万元,实现利润1.9万元。

  杏山乡联合厂 是县乡办工厂比较先进厂之一;也是杏山乡的骨干工业。1958年建厂,集
体所有制企业,现有铁业车间、木业车间、淀粉车间、油毡车间、修鞋车间,门市部等14个行
业。企业管理的好,各个行业活源充足,技术过关,质量好。自1978年以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1982年完成产值28万元,实现利润2.3万元,建厂以来上缴利润40,000元。1984年有职工23人,
完成产值10万元,实现利润10,000元。这个企业连续5年被评为乡、县先进企业。1985年有职
工28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0万元,略有盈余。

  二、主要产品

  建国初期,乡村工业主要依靠私人作坊和匠人,产品品种少,数量也不多。至1958年大跃
进以后,乡村工业一哄而起发展起来,主要产品以农具,白酒,红砖,土豆制品为主。1966年
以后又增加新产品亚麻、纤维、食用植物油、粮米加工等。

   几个年份主要产品产量



  三、主要机械设备

  设备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大部分是集体投资购置,部分国家贷款购置,建厂初设备都比
较简陋。后来由于生产不断发展,设备也不断更新改造。1979年共计有设备200 多台,1981年
增加到240台,到1984年已有设备300多台,部分是比较先进的设备。

    几个年度主要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