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货运
第四节 货运
解放前,货物运输,开始全靠人揹、肩扛、马驮。到1940年 4台私人小型客车改为货车和
35台大铁马车,承担全县大部分货物运输。1946年全县有私人汽车 5台和钢轴马车、大铁马车
428台,胶轮马车275台,承担全县货物运输。1949年 9月成立县运输公司。1954年全县已有汽
车6台参加货物运输。1955年社会畜力车(马胶车)450台,由县运输公司管理,成立车辆管理委
员会,统一安排,统一组织汽车和畜力车的货运生产。1956年冬,将肇州、丰乐两镇的畜力车
辆,分别组建运输生产合作社,长年参加货运生产。1958年全县有汽车11台和 800多台畜力车,
承担全县大部分货物运输。农村车辆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参加运输。1960年
全县有汽车19台和两个畜力运输合作社的马车,承担全县货物运输。同年,汽车在货运生产上,
开展一车多挂,有6 0%的汽车,实行一车双挂和多挂,载运成品粮43吨,实现车吨月产万吨公
里以上的高产车5台,省,地主管部门奖给解放牌汽车5台,1965年 8月开办铁路、公路、水路
联运业务办理发往全国各地零担货物运输任务。1966年全县有汽车45台和两个畜力运输社的马
车。承担全县货物运输。同年在丰乐、兴城、永乐 3个运输分站开办联运业务,承办发往全国
各地货物托运。1974年汽车改制车体,将原有的解放牌汽车改为大半挂车和炮车,承运12吨以
内大、长、重的物资。1980年12月,开办集装箱运输业务,年承担集装箱247件。1978年6月,
将肇州、丰乐两镇畜力运输合作社合并,在县城东门外成立第二运输公司,马胶车开始被淘汰。
1981年 6月 县成立货运汽车联合运输公司。全县共有18个汽车队:运输公司车队、第二运输
公司车队、磷肥厂车队、造纸厂车队、第二工业科车队、机床厂车队、肇州丰乐糖厂车队、肇
州糖厂车队、第一工业科车队、机关车队、粮食车队,食品公司车队、商业系统车队、农机系
统车队、水利系统车队、建设系统车队、物资系统车队、供销系统车队,共有 171台汽车。承
担全县每年45万吨的货运量。到1985年全县有汽车 416台,其中个体78台。承担全县货物运输
任务。畜力长途运输1981年后被淘汰,只是农村用马车短途运柴草、粮食等;县城内个体马、
驴车有组织有领导的进行镇内短途运输。
畜力运输,白1949年至1981年,主要运输粮食、煤炭、木材等物资,平均每年货运量达 5
万吨左右。
汽车运输,自1949年至1985年,实际完成货运量837.6万吨;周转量为 258,802万吨公里。
1957年前货运量由肇东总站统一核算,以后由肇州县独立核算。1957年货运量为 80,000吨,
1985年货运量45万吨,是1957年的5.7倍,平均每年递增1.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