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网点布局
第六节 网点布局
民国及伪满时期商业网点甚少,均集中于县城及丰乐、大同等较大集镇。广大农民购置一
般商品,要到数十里之遥赶集,针头线脑等零星商品则靠货郎提供。
解放以来,商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点布局日趋合理,网
点不断增加,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为主体的商业网点,遍及全县城乡,发挥了在商品流
通领域里的作用,方便了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生话。
批发网点:商业系统批发企业,属国家 3级批发,诸如百货、五金、糖酒、石油等公司,
不仅于县城设批发机构,在农村较大集镇丰乐、兴城、永乐等也均有。食品公司的收购网点则
更多,除较大集镇设有外,永胜、二井、茶棚、朝阳、托古、杏山、双龙山、榆树、新蔼等乡
均有收购站。
县供销系统的批发网点有: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公司、果品公司等,亦系国家 3级
批发企业。
零售网点:是经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过程逐渐发展壮大的。到1985年末,固定网点达
66处,此外尚有许多流动售货车,走街串巷,送货到门。周末夜市办得也较为活跃,为县城人
民物质生活丰富了内容。
农村商业网点更是星罗棋布,除每个村有 1处农村供销部外,尚设许多代购代销点,活跃
着全县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