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物价

第一节 物价



   

  1949年到1959年期间,生产发展,物资丰富,物价稳定。据国家统计:全国零售物价指数
1957年比1952年提高8.6%。

  1960年到1963年期间,由于自然灾害及生产上出现的“瞎指挥”,“浮夸风”的影响,生
产一度下降,物资供应紧张。国家管的主要工农业商品价格冻结,没有提高,集市贸易价格上
涨幅度很大,计划外供应商品,实行高价,人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1964年到1967年期间,由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生产得到了恢复,物资供应得到好转,人民需要得到满足,自由市场价格
开始回落,国家取消高价商品,物价又趋于稳定,人民生活得到保障。

  1968年到1978年期间,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影响,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工农
业生产发展缓慢,物资紧缺,有些商品供应紧张。虽然,国家规定的价格实行冻结,没有调整,
但是,有的单位乱涨价或变相涨价的现象比较严重,物价执行较乱,也程度不同的影响物价的
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79年到1984年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很快,
物资丰富,市场繁荣活跃。1979年全面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 8种副食品销售价格。
1980年以后县城对蔬菜实行产销直接见面,计划外粮油实行议购议销,相继水果、水产品、家
禽、鲜蛋、牛肉、羊肉、牛奶等主要副食品放开经营,在农村,国家对农民全面提高农产品收
购价格,在城镇,国家对职工提高工资采取发放奖金和价格补贴等办法,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没
因调整物价而降低,反而提高幅度很大,得到了改善。据统计1984年比1978年零售物价指数提
高17.7%;农产品收购价格1984年比1978年提高53.6%;职工工资收入1984年比1978年增加58.6%。
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缩小了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