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职工团体

第三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职工团体



   

  一、工会组织

  1949年5月1日成立肇州县工会。并设立店员工会和教育工会。1953年 7月改为县工会联合
会,设店员、教育、搬运等工会。1956年加强了县级产业工会的工作,全县建有工业、商业、
教育、运输、机关、粮食、合作等产业工会,配备了专职干部,并搞了培训工作。1959年 2月
县工会取消县级产业工会,改名为肇州县总工会,1960年 7月县总工会内部建立了工业交通、
财经贸易、文教卫生工作委员会。1962年11月份基层工会组织由1955年102个增加为111个。会
员由1955年 3,024人增为6,530人,1969年1月份和1970年 7月份“文化大革命”中召开两次
“革命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肇州县工代会。1973年7月份恢复肇州县总工会。1982年5月县
总工会建立了组织、宣教、生活女工、财务等部和办公室,同时加强了各科(局)工会建设,配
备了专职干部,建立了协助县委管理工会干部的制度。到1985年全县有基层工会组织224个。

  二、工会活动

  (一)进行思想教育。1954年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在深入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
教育运动中,组织全县 80%以上的工人群众参加,提高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认识,明确了工
人担负的任务,检查了不遵守劳动纪律,不重视产品质量以及想放贷、要退社等错误思想,主
动要求修改定额,为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4年—1955年贯彻党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县工会加强了私人商业和手工业的工
会工作。在肇州、丰乐、大同 3镇工会中,代表工人与资方建立了劳资协商会议制度,合理解
决了工人的工资、工时等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1963年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开展了学雷锋、宋恩珍事绩的活动,多次举办报告会、座谈会,
使职工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1978 年县总工会组织彻底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炮制的 “工运黑线统治论”和污蔑工会是
“三会一团”的谬论,拨正了党的工运路线。并会同有关部门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揪斗的
35名老工人落实了政策。1983年 3月召开全县“三优秀”代表大会,表彰奖励了优秀工会集体
32个,优秀工作者8名,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64名,开创了工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组织
职工参加民主管理为重点,用共产主义思想建设职工队伍为根本的新局面。是年在职工中开展
学习张海迪、赵春娥的活动,出现了学习雷锋小组23个,树新风、做好事先进个人82名。同时
对失足劣迹青工展开了帮教活动,采取层层包干的办法帮教72名失足劣迹青工,到年末有63人
有明显转变(其由5人当上了班组长,17 人当上单位或系统的劳模)。

  (二)组织发展生产。1954年县工会深入基层,组织职工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
主义劳动竞赛,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仅工业、商业、运输系统统计,有228人提建议320条,
被采纳220件,其中执行204件,计算增产节约135,209,1万元(旧人民币)。

  1955年组织职工开展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仅 7个地方国营工厂统计找窍门,挖潜
力,提建议312项,被采纳19件,节约价值 3,140元。全县各油厂普遍推广李川江大豆榨油法,
出油率由12.7%提高到14.79%。大同油厂第一季度在全省厂际竞赛评比中为优胜厂。

  1956年—1961年开展争当先进生产者和以“双革”为中心的比、学、赶、帮的竞赛活动,
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生产中创造优异成绩,每年都评选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
1957年出席全国先进集体一个,个人6名,出席省先进集体2个,个人47 名,出席县集体111个
,个人1,439名。大同酒厂推广烟台制酒先进经验,提高淀粉出酒率,获全省厂际竞赛先进单
位称号。

  1983年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先进生产者活动,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全年提合理化建
议879件,被采纳520件,节煤1,300吨,节电20万度,节汽油50吨,节柴油70吨,超额完成年
度计划,涌现先进集体153个,先进个人 1,381名。1985年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扭亏增盈赛勤
增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取得显著成效,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协作也开展
起来。为国家节约资金110万元,节煤3,800吨,节油1,350吨,节电110万度。

  (三)关心职工福利。在组织职工劳动竞赛,发展生产的同时,各级工会注意解决职工生活
困难。据1954年工业、商业、教育、私企、运输系统工会统计,共补助122人,金额 2,175万
元(旧人民币)。开设3处理发所,1处浴池。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各基层普遍建立互助储金会。
据1955年统计工业、教育、店员、工会42个单位建立了互助会,会员达1,298名,互储金额达
10,869.11元。

  1956年7月1日在工业、商业、粮食系统全面实行劳动保险制度,自1956年—1963年全县工
会每年都重点抓了困难职工补助工作,筹集补助款30,000—40,000元,使困难职工获得了救
济。1956年还帮助107名职工偿还外债3,999元。

  1963年帮助职工战胜3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共补助困难职工1,562人(次),金额87,100
多元,平均每人达40元以上,补助布票1,200尺,棉花1,000斤。

  1983年全县开展借款扶贫活动,总结推广了造纸厂工会扶贫工作经验,使25户困难户得以
生产自救,成为富裕户。

  1983年工会干部开展“走千家,访百户”活动,全县共走访 913户,其中县工会干部走访
103户,帮助解决了子女就业,生活困难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750多件。

  1985年各基层工会抓了扶持贫困职工541户,筹款12万元,其中115户走上致富道路,在全
县开展了职工捐款救灾活动,职工共捐款12,830元。

  (四)开展文化、技术教育和文体活动。1954年县工会举办了肇州、丰乐、大同 3个职工业
余文化校,学员人数增加很快,由年初381名增加到600多名,其中扫盲班223 名。

  1960年职工业余教育有很大发展,县工业、财贸、机关 3个“红专学校”共有60个班,入
学人数4,254人,占应入学的93.9%,专职教师37名。

  1961年—1966年县职工业余学校,经过整顿共有 40个班,学员 2,400名,分文化班31个
(包括由小学到大专班),技术班10个( 包括拖拉机修理、电器、锻冶、钳工、模型、机械加工、
烹饪、医药、木材、商业学等)。教师36名,每年文化班都有200—300 人毕业升级,大专班毕
业60多人。各技术班毕业104人。

  1980年重建职工业余学校,在各系统办学的基础上,为适应继续提高的需要,办起中文班、
写作班、日语班、英语班,学员140名,

  职工业余文娱活动,自1954年以来,县工会组织基层开展小型多样演唱活动,每年春节等
重大节日,都举办大秧歌、舞狮子、打腰鼓等活动。1955年建立职工业余剧团,经常排练并演
出短小文艺节目,如相声、大鼓、快板、评剧、话剧、太平鼓等。

  1957年县工会修建 400多平方米砖瓦结构的肇州工人俱乐部。有小型剧场、图书室、游艺
室。几年来,除开展经常性图书借阅活动外,每逢节假日组织各种游艺活动。1962年组织各系
统职工业余剧团,以俱乐部为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演唱活动。仅县总工会组织演出的大型现代
剧《千万不要忘记》,歌剧《江姐》、《胜利在望》等,就有39场,观众31,000多人次。

  1980年—1983年建成1,600多平方米的肇州县工人俱乐部,坐席1,147个,有游艺室、图
书室和技术讲座室,从1984年正式对外放映电影。

  职工业余体育活动。自1954年以来,每年除与体委、教育、共青团联合举办“五一”篮球
赛,“五四”环城赛以外,工会还单独组织一些篮球、乒乓球、象棋等比赛, 1955年县城设9
个滑冰场,各基层工会购买冰刀、冰鞋,推动了职工冬季体育活动。

  1985年组织职工读书活动,全县有204个单位成立读书组,有 1,100人参加读书活动,和
有关部门协作举办“五一”、“五四”体育比赛和“肇州之夏”音乐会。

  (五)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59年开始,在企业中推行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
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1980年县工会派工作组到木工机械厂进行职工代表大会的试点工
作, 6月全面推行这一制度。1983年成立县企业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举办了干
部训练班,培训250多名党、政、工领导干部,使企业民主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县224
个基层单位普遍推行了职代会制度,百分之百的企业制定了实施细则。

  三、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从1949年至1953年期间,召开了第一、二、三、四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了领导机构。1954
年 8月召开第五届代表大会,贯彻全国总工会“七大”精神,明确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
的工运方针,选举委员13人。1955年4月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选举委员15人。1956年9月召开
县工会联合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不断提高工人阶级觉悟程度,
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会议选举执行委员15人。1958
年 2月召开县工会联合会第八届代表大会,号召全县职工团结起来,行动起来,为超额完成国
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会议选举执行委员21人。1961年11月份召开第九届工会代表大
会,总结了 3年来工会工作的经验教训,认清了当时的形势,明确了今后的任务,选举了执行
委员19名。1962 年11月召开了第十届工会代表大会,选举了执行委员21人。

  1969年1月份和1970年7月份,共召开了两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县工代会。

  1973年 7月份召开了肇州县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传达了省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
明确了今后工会工作任务。1980年 1月份,召开了县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号召全县职工动
员起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选举县总工会委
员29名。

  1984年 6月份,召开了县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号召金县职工和工会组织,开创工人运
动和工会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会议选举委员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