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教文团体
第五节 科教文团体
一、教育会
民国八年(1919年)成立,设会长、副会长各1人,评议员4人,会员100 人。
二,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年正式建立。配备专职秘书 1名,设在县委宣传部内,由宣传部直接领导。组织各方
面力量,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发展会员 120名。1958年将科普协会改为科学技术协会,发展
科协会员2,600名。建立基层科协38个,科协分会101个,科学技术小组300多个。同年11月17
日召开了科协第一届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由21名委员组成的领导机构,在第一次全体
委员会议上,推选了科普协会主席、副主席。广大科技人员主动承担科协交给的任务,每年都
撰写近百篇科普文章,并根据发展生产的需要,组织技术训练,开展科技讲座,大力推广新技
术、新成果,向广大干部和群众普及土壤、肥料、种籽、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造林、畜禽疫
病防治、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旧的耕作制度改革,解放生产力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1959年建立了农学会,1960年建立了医学会和畜牧兽医学会,学术交流活动也开始活跃
起来。1962年 3月召开了肇州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听取
审议了第一届委员会 3年来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选举了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推选
了科协主席、副主席,通过了第二届代表大会决议。这是科协工作巩固提高、大踏步前进的一
年,举办科技讲座160次,技术经验交流13次,学术报告会2次,演出幻灯140场,出刊黑板报5
期,画展3期,印发技术资料 3种27,000册,组织技术活动12次。普及了农业、工业、医药卫
生、国内外科学技术新成就,科学常识等方面科学知识。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破
除封建迷信思想,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建立了“科学之
家”,设有各种科技图书、图片和模型等活动项目。为了做好新技术推广应用,便于科技人员
搞好科研,科协还建立了一个具有价值 3万多元仪器设备的化验室,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科
技人员服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1967年科协被迫停止活动。1978年 8月恢复科学技
术协会组织,科协配备3名专职干部.财政部门给科协安排了活动经费。1979年组建了农学会、
畜牧兽医学会、医药卫生学会,电业、水利、林业、农机、交通、水暖、电子、粮食、建筑与
化工、机械冶金、农经、会计、珠算、教育共18个学会,发展会员 820名,还帮助永胜公社组
建了科普协会。1981 年3月召开了科协第三届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222名。大会通过
肇州县科技协会章程。选举出由35名委员组成的科协领导机构。从此,科协工作紧紧围绕为发
展农村商品生产为农民广开致富门路开创新局面,积极开展了技术培训办好科技教育,做好科
学咨询,普及科学知识,聘请专家搞协作。1985年印发5种科普资料 5,000份。举办各种技术
培训班24期,培训1,450人次,重点办了西瓜高产栽培技术,西瓜杂交制种技术,蕃茄制种与
采种技术,特请哈师大教授、著名蕃茄专家王海廷和齐市园艺研究所长西瓜专家马正谭来县讲
学。还建立了科技咨询服务公司,解决群众生产上技术疑难问题,共接待来访者1,100多人次。
答复了 400多个技术难题。同哈师大联合建立了番茄种子基地。在王海廷教授指导下,为美国
繁育杂交种80斤,为农民致富创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