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福利 福利工厂 1958年在肇州、丰乐、大同镇分别建立了福利工厂,安排了 582人就业,其中
盲聋哑残42人。1960年大同镇福利厂移交给大庆区,1963年丰乐镇福利厂移交给工业部门。
1960年与1977年福利厂情况比较表
敬老院 敬老院是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起来的,当年全县建院16处,大队建立五保小
组70个。入院老人1,384名,全年生活费166,000元;1960年一部分敬老院划归大庆区、安达
市管理,一部分敬老院自然解散,全县剩8处敬老院,在院老人255名,生活费43,000元。1967
年兴城公社敬老院撤销。从1979年起兴城、新福、榆树、双龙山相继建立了敬老院。1981年肇
州镇敬老院撤销,13名老人送安达养老院。1982年全县有13处敬老院,在院老人 196人,工作
人员31人,全年生活费43,485元;1983年全县有14处敬老院;在院老人200名,工作人员39名,
全年生活费62,685元。1985年全县15处敬老院有11所进行修建重建,共建砖房172间, 9所院
有电视机,1所院安上暖气。
教养院 1951年,在丰乐建生产教养院1处,收容社会残老29人,孤儿1人。1955 年1月撤
销,在院人员48人移交给安达养老院。
养老院 1967年建社会养老院1处,双城养老院撤销并入肇州养老院,在院老人35人,1968
年撤销,老人送安达养老院。
农村五保 1958年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以后,对无依靠的老年社员实行“五保”。即保吃、
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农村五保户供给情况比较表 单位:元
工读学校 1959年在丰乐镇建工读学校一处,工作人员 1人,收容城镇顽劣儿童15人,进
行强制的文化和守法教育,多数转变力好孩子,1960年并入复员军人疗养院,1961年撤销。
精神病人收容所 1959年在大同镇建精神病人收容所1处,工作人员3人,收容社会上生活
有困难的精神病人30人。经过体工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很好,一般都在五、
六个月时间痊愈出院。1960年并到复员军人疗养院,1961年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