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陵园管理
第七章 陵园管理
肇州烈士陵园于1946年建立,位于肇州镇东南隅,占地 25,000平方米。开北大门,由北
至南有1条宽6米的甬道,两侧种有白杨树。甬道东,由南至北建有凉亭,革命烈士纪念塔,永
垂不朽碑和烈士墓。甬道西由南至北则是凉亭、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和抗日烈士纪念碑。陵园
的周围有白杨树三千余棵。
革命烈士纪念塔是陵园内道东的中心建筑,塔的基座总面积为120平方米,呈长方“回”
字形,座高 1米,在基座的边沿上设置栏杆,南北中间有台阶,塔身建在“回”字形基座的中
央,塔高13米,方柱形,下宽上窄,全部采用红砖混凝土砌成。塔顶逐渐狭窄,形成漫尖形。
此塔在1947年7月7日建成。为纪念在肇州事变殉难的六烈士和历次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诸烈士。
塔身正面有原嫩江省主席于毅夫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 个大字,塔身后面有中共哈西地委
书记王建中撰的悼文《六烈士永志》。
在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后边,建有12座烈士墓,其中有李祝三、韩清华、刘德明,岳之平、
邓国志和王耀先六烈士之墓。有在抗日、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诸烈士之墓六座。在六烈士墓前立
有1块高2米的纪念碑,用大理石制成,碑身正面刻有“永垂不朽” 4个大字,碑身后面有肇州
县县长刘明义撰的纪念碑文。
抗日烈士纪念碑和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建在园西的中心,与革命烈士纪念塔相对应。这两
座纪念碑建于1952年10月1日,样式、形状完全相同。碑的基座面积是48 平方米,高80公分。
碎身建在基座的中央。高10米,长4米,宽2米,呈长方体。碑身正面有原黑龙江省副省长王梓
木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和原黑龙江省统战部长张瑞麟的“抗日烈士纪念碑”题字。
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和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前边各建1座样式、形状相同的凉亭。亭为6角形,
尖顶、重檐、翅角。亭内正中建有石桌1座,石凳4个。
整个陵园布局整齐、庄严肃穆。每逢清明时节,各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集体来此祭扫,
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民政部门加强了对陵园的管理,民政局有一名干部负责陵园管理,并配有 2名工人看护陵
园,种植花草与树木。1983年以来建了花坛和假石山等景物,点缀了陵园,美化了陵园。
附:六烈士永志、碑文
六烈士永志
浑河炮声响连天 千山万水飞驰过
震醒青年进榆关 家乡父老叙离怀
为救东北救祖国 家乡破碎父老愁
奔走呼号各毅然 为怕无衣近深秋
七月七日芦沟桥 深秋风霜松江冷
掀起抗日大浪潮 抗日英雄到肇州
东北青年岂落后 打出敌伪施民主
血染征衣浴战袍 改善民生行自由
八月十五喜讯来 念万人民齐庆祝
打倒倭寇胜利回 从此群众可抬头
数九隆冬雪花飞 土地房屋归农民
乌云遮天月无辉 从此穷民吃饱饭
群丑跳梁反动起 宝塔饱饭紧相联
烈士牺牲太堪悲 烈士精神千万年
身经百战为祖国 千万人民翻身起
履险回乡是为谁 革命胜利在眼前
三肇人民齐垂泪 同来哈西三肇地
永记烈士功绩伟 不幸六公作长眠
宝塔巍巍冲霄汉 塔墓陵园垂千古
光辉永照松江畔 长歌题志泪潜然
一九四七年七月七日 王建中
六烈士碑文
六烈士者,中国之优秀青年共产党员也。同患难有八载殉大节于一朝。七七事变日寇侵犯
中原,扰乱南北,烧杀抢掠,人民大受其劫。六烈士目睹惨苦,同时奋起,蹈刃锋,冒弹雨,
奔走突击,挥汗流血,乘间蹈隙,刃敌项背,为抗战民主奋斗八年之间。始终如一,出生入死,
在所不计。敌卒不支,终于屈膝。六烈士实有功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一五后,六烈士仍
万里关山,跋涉东北,历尽艰险,备尝辛苦,为解放东北人民,建立民主和平之新东北,此其
志,此其心,坚若铁石,昭若日星,有目而共睹也。乃于是年十二月间同来肇州,推行民主县
政,扫除敌伪残余,解除人民痛苦,故遭汉奸蓬世隆疑忌,倒行逆施,遂于民国三十五年一月
四日,与特务李忠孝、张忠信,同谋叛变。六烈士同日被捕。既陷身囹圄,仍表现坚忍不拔之
气节,虽威胁利诱亦毫无动摇,显出革命青年之伟大精神。同年一月二十五日,我东北人民自
治军,于解放肇源之际,蓬逆乃率领匪徒仓惶逃遁,行之永乐近郊竟施以毒辣之手段,六烈士
同时光荣殉难。事业未成身先死,此不仅六烈士之不幸,抑亦国家民族之重大损失也。现我肇
州已逐渐净扫妖氛,民主实现,人民安居乐业,而六烈士之遗骸,光辉灿烂,其伟大之精神将
永垂不朽,历久而愈显也。因志于碑是为纪念烈士:岳公讳之平,李公讳祝三,王公讳耀先,
韩公讳清华,邓公讳国志,刘公讳德明是也。
肇州县长刘明义撰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