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职业教育

第五节 职业教育



  

  自1958年起,兴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当年全县共建农业中学22所,招收学生1,800余人。
同年,建简易师范学校,培养150名小学教师。建肇州大学一所,招生80 人。1963年 4月初,
根据中宣部《关于调整初级中学和加强农业、工业技术教育的初步意见》,县决定将肇州镇、
丰乐公社、兴城公社 3所民办中学改名为农业中学。县林业局、教育局联合举办肇州林业学校,
学制2年,招收96人。同年5月,县卫生局办卫生学校,学制2年,招50人。8月县畜牧局办兽医
学校,于卫星牧场,学制 2年,招生82人。同年县农业局办肇州农业学校,县工业局办肇州工
业学校,学制均为 2年。各校均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办。农业中学一律改为公社办
中学。

  1965年,绥化地区在肇州县办师范学校1所,学制2年,从全区招生 360人。1969年此校停
办,改建为肇州三中。1968年建县办“五·七”大学一所,该校培养了师资、卫生、文艺等专
业人材。现易名为肇州县地方建设学校,1984年改称肇州县农业技术高级中学,培训县急需的
农业技术人材。

  从1969年起,中等教育实行了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办学,为农业培养人材。当年茶棚公社
创办了“五·七”中专,1982年改为农业技术中学。开办了水电、兽医、缝纫、卫生、农机等
专业,几年来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有各种专业技术的人材。《人民日报》曾报道该校“没有课
堂课堂更大,没有教师教师更多,没有教材教材更广”的办学经验,该校毕业的学生已遍布全
乡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为发展农业经济做出了贡献。1980年进行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大力兴办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以茶棚公社农职中学为重点,在县内推行他们的经验。号召各
公社普遍办好农职中学。在县镇第五中学附设职业班。1983年县五中经县政府批准,改办为肇
州县职业高级中学,1984年县办肇州县农村技术高中由兴城乡迁到肇州县城。这些学校先后开
设了制糖、财会、幼师、土建、农学、兽医、农机、缝纫、木工、机械、家用电器等专业。农
机系统创办了农业机械化学校,每年为农村培养农业机械手、驾驶员约50人。几年来各职业中
学为各条战线培养了5,190多名初级技术人材。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状况表 单位:个、人



   1985年职业技术学校分布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