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艺团体

第二节 文艺团体



   

  专业剧团 在1951年成立了一个10余人的地方戏小组。1953年发展到20人。1956年演员们
自己动手盖起了剧场,取名为人民艺术剧院。1958年 1月正式成立了县评剧团,演员大部分是
从哈尔滨来的流动艺人,共30多人,演出的剧目除传统段子外,还排演过一些现代戏。1957年
为了办好县的艺术事业,成立了戏校,培养专门人才,是年成立了20余人的地方戏剧队。1960
年 8月在参加松花江地区举办的新剧种汇演大会上,演出的自编剧目《伴侣双飞》受到了表扬。
1963年秋,根据中央精神,评剧团和地方戏剧队由国营改为民营。1964年12月,县评剧团演出
的《自云山下》代表松花江地区参加了省汇演,省委书记欧阳钦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许多好的剧目遭到禁演,传统戏的服装全部被拆毁,1969年剧团
全体人员到“五七”干校锻炼,次年成立样板戏学习班,招收20多名学员,哈尔滨市京剧团、
省歌舞剧院等单位的30名演员来县插队落户。1973年样板戏学习班改为文工团,1974年张宪彬
创作的二人转《三尺柜台》参加了地区汇演,并代表地区参加了省里的调演。1975年王井林创
作的拉场戏《早熟的种子》参加了省“农业学大寨”调演。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到1985年全县共演出历史剧和现代戏《杨开慧》、《民警
家的贼》、《婆婆媳妇》、《春草闯堂》、《姊妹易嫁》、《逼婚记》等80多个剧目,1979年
11月参加绥化地区汇演大会,演出的《逼婚记》和《花蝴蝶》被评为优秀节目,获得了舞美奖、
作曲奖。

  1985年全县有乡镇办剧团4个,民间艺人组成的职艺演出团3个;书曲组3个;杂技队2个,
共有民间艺人 128名,并颁发了民间艺人演出许可证。同时涌现出文化演出专业户13户,为本
县农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