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篇下序

第十九篇 卫生

篇下序



  解放前没有健全的医疗机构,中医受压抑,西医寥廖无几,社会巫医神汉肆虐,疾病猖獗,
瘟疫流行,无法控制,广大人民缺医少药,处于贫病交加的悲惨境地。伪满大同二年( 1933年),
丰乐一带麻疹流行,患病1,000余人,病死120多人,死亡率达12%。汪家屯20户居民近 100人
患伤寒,发病率达100%;伪满康德十一年(1944年)。榆树长山堡一带麻疹流行,50多儿童患病,
死亡12人,死亡率24%。当时卫生状况极端恶劣,人均寿命仅3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极为关怀,建立健全各级医疗卫生机
构和医疗卫生群团组织,县、乡、村三级形成了医疗网,1949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仅一个县立
医院,1985年底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结核病防治所、药品检验所、
卫生职工进修学校各1处,中心卫生院5处,乡卫生院11处;扩大卫生技术队伍,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初期卫生技术人员11人,到1985年达 819人;购置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大力开展
爱国卫生活动,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医疗保健、防治地方病、多发病,保证了人民身体健康。

  随着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深入开展,城乡卫生面貌大大改观,
出现许多先进典型。本县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妇幼卫生示范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