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宗教

第二节 宗教



  

  一、佛 教

  它来源于印度,信仰释迦牟尼,以博爱普修为宗旨。教义主要以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
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为五条戒律。杏山乡大阁庙,1920年筹建,1930年落成,叫
法华寺。全县先后建成庙、寺、庵、堂9座,分布在6个主要镇、乡。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四
月成立五台山向善普化佛教会肇州县分会,设会长、副会长、理事长、副理事长各 1人。解放
后,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多数庙宇被推倒,仅剩肇州镇内东南街极乐庵1处,尼姑4人。1985年
全县有佛教徒9名。

  二、道 教

  由东汉张道陵创立,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创立时,入道者须出5斗米,所以又叫“五
斗米道”,道教徒普称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
老君”。由于道士在县境内人数少,活动也很少。

  三、天主教

  即基督旧教。教主基督。1905年传入县内。天主教荒揽头王德林由吉林扶余、九台、坨子
屯率数名教徒来肇州开荒设垧,后又有长春、农安、怀德等地天主教徒相继来此买荒开垦,或
租田种地,或做雇佣,于1905年在老城基北4里处建立天主教祈祷所,命此地为长发屯( 今双发
乡驻地 ),有教徒20余人,此祈祷所直辖于吉林苏家窝堡屯天主教堂之高主教,后来教徒发展
很多,此地成为北部天主教之领导核心,于1910年将祈祷所改为教堂,划为北部教区,受英主
教领导,当年由齐齐哈尔教区派来法国杜神甫领导此教堂。杜神甫改建草房7间做教堂( 西3间
为神甫住宅,东4间为教堂),有教徒50 余户,1919年,法国天主教堂分堂在肇州县城(骆驼脖
子)西大街路南建立,传教士为法国人司铎和致中。1924年在老城基又增设祈祷所1处,而后杜
神甫调往外地,1925年又由齐齐哈尔派来胡干普(瑞士籍)为神甫,1926年将老城基祈祷所改为
教堂,而又被齐齐哈尔教区看成发展天主教的重点地区。1929年随教士和信徒的增多,英浩福
升任黑龙江省教区主教,胡干普调肇州地区总堂。1930年在永乐镇创办祈祷所 1处,伪满大同
元年(1932年)县城因受松花江水之害,教徒大部分迁来老城基,同年又在丰乐镇创办祈祷所 1
处。1933年将长发屯教堂改为总堂。是年大同镇又设祈祷所 1处,又将大同、肇源、昌五、肇
东的教堂或祈祷所都列为长发屯教堂所辖。1934年丰乐祈祷所改为教堂,付神甫领导教务活动,
经常召集大同、肇州、丰乐、肇东、昌五、肇源等地神职人员到长发屯教堂议会,研究发展教
徒等事宜,直至1945年“九·三”祖国光复。

  1947年土改运动开始,群众积极起来反帝爱国,将美蒋特务,阻碍群众运动的外国籍神职
人员驱除出境,教堂被没收,其它财产被群众所分。从此所有教徒停止了大规模的集会活动。
当时,信教徒118户,信教群众784人。

  1957年 7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中国天主教宣告成立,双发乡夏云学
等 4人出席了在沈阳召开的学习讨论会。会议明确了爱委会的宗旨,团结全国神长、教友,发
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爱国运动,同时抗议、反对罗马教皇干涉和控
制、烧毁宗教法典,开展了“三自”革新运动。1957年底程千千神甫来双发行圣事。相继县、
社均成立天主教爱国组织。县成立11人组成的爱国小组,县人民代表中信教者 2人。1985年有
信天主教417户,信教群众为2,054人。

  四、基督教

  肇州县基督教是1934年间由吉林省扶余县传入。传教士张成泽。1935年在肇州镇南街路东
租 4间土平房做为教会。丰乐由王云阁传教士传教。在南街道西租用两间房做为教会。当时两
个教会有教徒30多人,每年的12月25日圣诞节,由扶余县基督教会牧师来做圣事。平时是星期
日为活动祈祷日。1947年土改时教会被摧毁、张成泽传教士被撵到哈尔滨市,王云阁传教士病
故。1985年全县基督教徒仅有7户,22人。

  五、伊斯兰教

  本县回族都信此教。从吉林扶余县传入。 1939年在丰乐东南街由杨阿訇、张刀师傅建立1
座清真寺。全县回族只有30多口人,到1949年发展到250多口人,1982年是337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