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婚丧喜庆

第五章 风俗习惯

第一节 婚丧喜庆



   

  一、婚 嫁

  旧社会男女婚姻多喜早婚,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买卖婚姻,有娃娃亲,指腹订
婚等, 到十五、六岁即行结婚。男女双方要穷找穷,富结富,穷耪青的找个租地户 (佃农)的
“门当户对”。订婚时基本上是男家托媒求婚于女家,双方同意后,按生辰、换庚贴、查属性
看犯象,查生命金、木、水、火、土五行,“看相生相克”请卜者推算是否“合婚”。如愿以
后,议定聘礼数目,写礼贴,看新人,相门户,先过小礼,成为定婚。结婚前要过大礼( 钱、
布、猪,酒、金银首饰等 ),穷富不等,议订婚期。女方忙嫁妆,做铺盖。婚礼前准备,要大
操大办,婚礼时杀猪宰羊,宴请亲友宾朋。请来的客人要送礼,馈赠钱物,称之“添箱”。贫
苦小户则一切从俭。男方要择吉日举行婚礼,大办 3天,头一天叫响棚,第二天叫亮轿,第三
天是婚礼正日,搭喜棚,杀猪宰羊,请客设宴,雇吹鼓手,挂鸿喜,请娶亲客,迎新娘,男方
去轿车到女方家娶亲,新郎要披红带花,骑马,鸣罗开道,到女家要送离娘肉。姑娘穿红棉袄,
红布蒙头,戴手饰,搀扶上轿,有儿童压轿,奏喜乐,花轿到男家,要给小孩压轿钱,烧喜纸,
鸣鞭炮。新娘下轿要兜斧子,踩高粱口袋,夫妻拜天地,踏红毡,拜后入新房又称洞房,门坎
上放马鞍迈过去,到新房新郎给新娘揭盖头,上炕坐鸿福,喝交怀酒,吃子孙饺子,晚上点长
寿灯,吃长寿面,妯娌铺床,闹洞房。洞房里整天忌寡妇,忌光棍,忌孕妇,忌犯相。男方这
天要大摆宴席,宴请送亲的和亲朋,来客要随礼,送钱送物。新媳妇3天或7天同丈夫回娘家,
当日去当日归。

  旧社会男女婚姻受封建礼教限制,还有童养媳,地主豪绅纳妾,娶小老婆,一夫多妻,也
有穷苦人家2人共养1个妻子,一妻二夫,女子死了男人的寡妇要守贞节,不许改嫁,也有贫困
者死了男人招父养子,“称打伙”等婚姻陋习。也有情投意合男女不能结合。也有结成一对怨
偶。后来旧习逐渐改变,男女订婚时做父母的同儿女商量,对相对看,采取他们同意。1950年
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婚姻法,婚姻得到法律保护。男女两相情愿,自由恋爱,自由结婚。女
子服务于社会。男女之间多是同乡、同学、同志或朋友。在恋爱过程中,彼此间要求学习好、
工作好、品德好、身体好。互相了解,互相鼓励,你尊我爱,共同进步。提倡晚婚,履行结婚
手续,执行计划生育。男女一般节假日举行婚礼,亲友和同志光临。婚礼仪式上奏乐,放鞭炮,
读礼序,念证书,致贺词;新郎新娘向来宾回谢,礼毕后摆酒宴,招待宾朋。现在本着节俭精
神,来宾欢聚一堂吸香烟,吃糖果,吃瓜籽,喝茶水,谈笑风生,近年来在破旧俗立新风中,
有不少青年男女实行旅行结婚或参加集体婚礼。

  婚姻家庭关系在解放后,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前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买卖婚姻,没
有丝毫自由。男女双方感情不合要离婚,被视为“打罢刀”,遭到人们的卑视和非议。解放后,
国家颁布了婚姻法,废除了买卖婚姻制度,男女双方自由恋爱,自由结合,结婚后男女双方感
情不合生活不了,可以离婚,然后再另行结婚。婚姻完全是自由的。婚姻制度的变革也使家庭
结构起了明显变化,已由解放前的大家族,人口众多而变为小户,人口较少。1949年全县每户
平均人口6.3人,到1985年下降为每户平均人口4.8人,家庭已由封建家长制一人说了算,而变
为男女平等,民主和睦。

  二、丧 葬

  旧社会群众对丧葬甚为重视。都是装入棺木进行土葬。人要死的时候,本家给他(她)洗头
和脚、女梳头,男剃发、穿寿衣,里面是棉裤棉袄,外边套黑色礼服,一般是5至7件,不钉扣,
不码边。寿衣好坏穷富有别。病人要咽气的时候抬放到停尸排子上,不让死在炕上。咽气时口
含压口钱,男的脚穿白底皂鞋,女的穿“莲花鞋”。脸蒙黑布,双脚用红绳拌上,手“拿着”
用面粉做的“打狗干粮、打狗鞭”。亡人入殓时,富裕人家在棺内四周用绸缎糊好,贫穷小户
则用粗布或白纸糊。

  人死之后,请阴阳先生看吉凶。凡入殓、起灵、破土安葬都要择吉日吉时。入殓后开光,
哭灵,孝子指路,点引路灯,烧魂车,写路引,剪引魂帆,挂岁头纸,岁头纸的张数与亡人年
岁相同,外加天地各一张。男死岁头纸挂门左,女死岁头纸挂门右。子女与亲属身穿白孝衫,
头戴孝帽,腰系白带,直系儿女披麻带孝,鞋蒙白布,重孙孝帽顶端系红布角。

  搭灵棚,奏哀乐,灵柩前点灯,焚纸,烧香。子女一日三报庙,送江水,男在前女在后,
在土地庙前点香烧纸磕头,回来边走边哭直到灵前。亲友探丧以钱、纸箔或纸扎彩为礼。也有
送帐子挽联或送祭品三、五桌不等,如1猪1羊海纸锞子各若干。每2人举1桌,游街市,鼓乐前
奏,送祭者随行至丧家供灵,丧家给送祭者每人白布三、四尺佩于衣带。

  亡人入殓装进棺材之后,用衣物塞住尸体不动摇,3日至7日起灵下葬。起灵下葬头日脱魂,
指路,送盘川,烧扎彩,男死烧匹纸马,女死烧头纸牛。晚上辞灵,第二天择吉时,选茔地破
土下葬。富贵人家择茔地,贫穷小户没茔地葬入公用墓地称谓“乱死岗子。出灵时有用32杠抬
的,也有用灵车拉的。灵前孝子摔丧盆,手执引魂帆走几步回身磕 3个头,直至墓地,子孙和
亲友随后哭泣。一路撒买路钱,过去富贵人家撒铜钱,后来也撒纸钱了。按吉时破土安葬,灵
棺前点万年灯,放五谷囤,内放五谷粮,五谷囤由女婿给编成,放下水罐,罐内装水。其墓用
砖砌或用土堆起。丧家跪拜后,将孝服脱下从坟上掷过带之返回,对探丧和送祭者设席留宴。
葬后3日园坟添土,“上梁”,磕头,焚香、烧纸,子女素装打扮,未嫁小女则扎白头绳。7日
烧头期,以后每隔7天祭1 次,直至5期或7期,百日上坟,1周年1祭,3周年大祭。

  解放后破除了迷信,丧葬也改革了,人死之后当日出殡,实行深葬或火葬,子女和亲友臂
带黑纱,每逢清明时节,上坟扫墓以示纪念。

  三、生 育

  居民在生育的第三日或第七日吃喜面,有的请客摆酒设宴。亲友给产妇下奶,送给鸡蛋、
糖、麻花,挂面等食品,或送给花布和小衣物等。生育的 1个月内,禁忌到产房拿走东西,据
说是怕把奶水带走。特别是生育的独生子,有的庆百日,请客大摆酒宴,亲朋送衣物或送麒麟
长命百岁金银首饰等,以示祝贺。

  四、寿 辰

  小孩子过生日,每逢周岁出生之日,其妈妈都给孩子煮鸡蛋,吃面条,买新衣服穿带,祝
愿孩子 1年无病无灾,能够长寿。老年人过生辰,儿女祝寿,磕头跪拜,送寿糕,寿酒、寿面
等。摆宴席,富贵人家也有大操大办的,请亲友赴宴。亲朋送寿幛或寿贴等,以示祝其长寿。
过生日和祝寿的习俗仍在延续,如今只不过不搞大操大办。近年来儿女给老人祝寿多买寿桃,
儿女团聚,吃喝一顿,敬老人欢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