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肇州六烈士惨案
三、肇州六烈士惨案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伪县公署解散,成立“地方治安维持会”。这个组织由
一些汉奸、地主中的头面人物组成。维持会的委员长由原伪县长蓬世隆担任,伪满商工会长张
耀舟担任副委员长。 9月改地方维持会为临时县政府,蓬世隆任主席,当时共产党为了同结、
争取各方面力量,稳定局势,承认蓬世隆为肇州县县长,待共产党派干部来接收。但蓬世隆口
头上欢迎共产党派人来接收,暗中却盼望国民党早日到来。
1945年 9月11日,国民党黑龙江省党部派宋广弼、高星、孙志超3人来肇州组建县党部,9
月12日成立了肇州县党部,徐庆昌任书记长,李自牧任总务科长,蓬世隆、李达夫、张耀舟为
委员。党部成立后,即大肆活动,县党部委员都到各地组建区国民党部,发展党员。这期间又
组织起了党部外围组织——复兴工作委员会,和松江青年护党团。
11月,按照共产党领导人李兆麟旨意,肇州成立了地方公安大队。张继贤( 光复前被日寇
监禁多年,光复后出狱)被派来肇州任命为公安局长,李忠孝(原是我抗日联军十二支队参谋长,
被捕后叛变)任公安大队长,张忠信(参加过抗日活动,后叛变为伪肇州县警务科特务腿子 )任
公安大队副大队长,刘芝藩任教官。
12月份,庞子清(在伪满时期是肇州街内一个商号的经理)国民党第六路军的建军师长,带
着收编任务回到肇州,暗中与李忠孝、刘芝藩等人勾结在一起,经常在庞家集会,庞鼓动他们
投靠国民党东北第六路军,把肇州的武装改编为第三旅,等待国民党来接收。
1945年 9月,日本投降不久,共产党即从关内调来一批干部赶赴东北,接管地方政权,以
配合主力部队的行动,在东北站稳脚跟。这批干部到东北后组织上分配一部分干部到哈西地区
(三肇一带)工作。这部分干部于11月下旬从哈尔滨出发,随同中共哈西地委书记王建中、专员
王学明一起到达中共哈西地委驻地(今肇东昌五镇)。
12月14日,由哈西地委组织部长李祝三分配 5名同志来肇州工作。韩清华任肇州县委书记,
岳之平任副县长,孙新华任民运部长,王耀先任民运部副部长,邓国志任组织部部长。李祝三
亲自陪同 5名同志来肇州,并与蓬世隆接上了头。分工岳之平到县政府工作,韩清华到地方武
装——肇州县公安大队任政委,王耀先、孙新华、邓国志分别发动群众,建立联合会。孙新华
在县城工作几天后,被派到丰乐镇。李祝三返回哈西地委。当时由于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枪
杆子全掌握在敌人手中,伪县长蓬世隆早已和哈尔滨国民党有勾结,对共产党干部来接管政权
明里表示欢迎暗中是抵制捣鬼,当时共产党的干部开展工作非常艰难。
1945年12月30日,为便于开展工作,哈西专员公署专员王学明下令调蓬世隆到专署另有任
用。李忠孝、张忠信到哈西军分区司令部受训。李祝三第二次来到肇州,并在1946年1月1日县
政府举行的新年团拜会上宣布了这一命令。
1月1日晚八时,蓬世隆在伪兴农金库召集李忠孝、张忠信、徐庆昌、张耀舟、李达夫等人
密谋,他们一致意见是:命令不接受、立即反叛,逮捕在肇州的共产党工作人员。决定以李忠
孝、张忠信所把持的公安大队做为叛乱的武装力量,叛乱时间定于1月5日。
1月2日蓬世隆又把李达夫、金钟俊(公安大队中队长)找去,在军事上做部署,一部分兵力
放在丰乐,以防昌五方面八路军西进,蓬还授意李、金 2人,召开了十几名可靠的科、股长会
议,统一认识,取得同意叛乱的一致意见。同时,派人对张继贤、李祝三等人进行监视。
1月3日晚,李祝三给蓬世隆打电话,要蓬世隆到地政科与岳之平交待工作。蓬怕被捕拒绝
没去。于当晚11时许,召集李忠孝、张忠信商定提前行动,4日举行叛乱。
1月4日上午八时左右,蓬世隆在兴农金库临时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叛乱的具体行动作了
安排,会后立即执行。首先把张继贤的枪给缴了,并逼问张继贤的态度,张当即表示站在蓬世
隆一边。张忠信带队,在县长室内逮捕了岳之平,又去地政科小楼逮捕李祝三,敌人在门外让
李从楼里出来,李没出来,敌人往里扔了手榴弹,李仍没出来。后来一群敌人闯入小楼,寡不
抵众,李祝三被捕了,随后又在畜产联合会逮捕了韩清华、王耀先、邓国志和郭后旗委书记刘
德明(他来肇州开会研究工作)。给他们砸上了木狗(一种刑具),关押在公安局监狱。
叛变的当天,孙新华在丰乐镇正召开群众大会。在会场上被驻守在丰乐的二中队逮捕,10
天后由丰乐押送肇州。这 7位同志在监狱里受尽敌人的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和敌
人做坚决的斗争,坚定地说。“我们从关内到关外都是为了打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人民,我们
没罪,你们当帝国主义的奴才、走狗、汉奸,卑鄙可耻……。”李祝三对敌人说:“你们要枪
毙我们就痛快一点,要怕死,就不能革命……,你们决不会有好下场。”怒斥了蓬世隆一伙的
叛乱行为,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1月5日上午,蓬世隆召集有伪满各科、股长、地方绅士、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及张继贤、李
忠孝、张忠信等人参加的会议,号召到会者对叛乱一事签字表态以示拥护。并派人分路去肇源、
安达、四站等地策动叛乱,以及协调行动,准备攻打共产党领导的哈西军分区司令部,为国民
党接收扫除障碍。
1月5日晚,蓬世隆派任述尧,李则田去哈尔滨市联络国民党来接收。又派人持蓬世隆写给
省主席关纪玉(国民党)的信去哈尔滨,报告肇州叛乱情况,请求立即派人来肇州。
这期间,蓬世隆成立了人民自治委员会,蓬任自己为委员长,张耀舟为副委员长在徐庆昌、
庞子清参与下,肇州县公安大队改编为“国民党东北第六路军第一师第三旅”,李忠孝任旅长,
下设6个中队,1个独立炮兵排,人员扩大到五百多人。
由于郭后旗也发生了叛乱,解除了肇州叛乱分子后顾之忧,他们决定东进。调用了 5个中
队,1个炮兵排的兵力于1月13日进攻昌五城,行动前,篷世隆亲自部署,队伍出发后。张耀舟
等人随后送去纸烟等慰问品,以此鼓舞士气。交战一夜,被我军炮轰击退大败而逃。
进攻昌五失败后,蓬世隆派徐庆昌、张耀舟等人去哈尔滨与国民党联系, 1月30日随同国
民党派来接收肇州县的县长王明义,公安局长汪梦月,肇源县长李辉英,公安局长蒋守廷等带
警卫兵5人,汽车3辆,手枪队40名,由哈尔滨起程来肇州接收,行至四站,听说肇州已被人民
自治军解放,故全部返回哈尔滨市。
共产党 7位同志被捕,党组织非常关心。事件发生后,哈西地委当即报告上级党组织,希
望设法组织营救。当时驻哈尔滨代表李兆麟多次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交涉。国民党方面提出,如
果同意肇州由国民党接收,被扣人员可以释放。但没有同意这个条件,营救被捕人员目的没有
达到。
1946年 1月下旬,从山东来的人民自治军一支主力部队,在七师师长杨国富的率领下,移
至扶余一带,闻讯后,派来 1个团,过松花江北上平叛、营救被捕人员,首先解放了肇源城之
后,就急行军向肇州进发。蓬世隆闻知人民自治军解放肇源城后,便分别领队逃窜。李忠孝带
一、四中队南逃长春,二中队后追与一、四中队汇合;张忠信带六中队东窜。这支叛军在人民
自治军追击下缴枪投降。张忠信只身潜逃。
在李忠孝、张忠信逃跑后,蓬世隆、张继贤等也决定马上逃走,妄想到安达成立流亡政府,
以待时机。1946年 1月30日晚八时许,蓬世隆决定带三、五中队及部分伪职人员,向大同方向
潜逃。行前,派人去监狱把李祝三、岳之平、韩清华、刘德明、王耀先、邓国志 6同志提出,
分别押上两辆马车,四周坐上叛兵。(由于仓惶逃窜,把孙新华遗漏下来)。这帮叛匪逃到张大
围子屯(今万宝乡壮大村)又抓了几台马车,全部乘车向永乐方向逃窜。一路上 6位同志进行了
强烈反抗,半夜时分,到了邹万令屯附近(今永乐镇六烈村)在村西南一个大坑边停了下来,蓬
世隆等人做出了在此地杀害李祝三等6人的决定。叛匪们将李祝三等6同志推下车,周围布置了
警戒,蓬世隆等人在后边监视。蓬下令开枪后,我 6同志倒在血泊中,又被匪徒杨宽一添了枪,
6位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壮烈牺牲。
蓬世隆等杀害 6位同志后,进邹万令屯吃过饭,继续西逃,天明时到达大同镇。蓬世隆等
几个为首的人乘汽车去安达,后又逃往哈尔滨,跟随的叛兵四处逃散。
我主力部队进入肇州城后,叛乱分子已经全部逃走。因对蓬世隆的逃跑去向不明,致使营
救被捕同志目的没有达到。
1946年2月1日,当知道李祝三等同志遇害后,中共哈西地委决定由刘明义、袁璞、孙新华
3人组成中共肇州县临时工作委员会。这3人于2月3日来到肇州,次日刘明义县长发出布告,宣
布成立肇州县政府,各项工作迅速开展起来。这时永乐的群众来县政府报告,说六烈士遗体尚
暴露在外,请示可否在当地埋葬。经研究决定,立即将烈士遗体运到县城。在刘明义等人认清
每个人的特征后,与烈士遗体作了最后告别,即行入殓。棺木停放在县城广场的北端,搭了灵
棚,以供各界代表吊唁,部队派出警卫人员守卫,停放 3天后,举行了有一千多人参加的军民
追悼大会。会场设在灵堂前,郭尔罗斯后旗委派代表参加了追悼会,刘明义致悼词。会后启灵
送到墓地安葬(今烈士陵园),为烈士立了石碑,由刘明义县长为烈士撰写了碑文。以后又征得
地委书记王建中的悼文和省主席于毅夫的题字而修建了永久性的纪念塔。
为祭悼烈士,我公安机关将杀害我烈士凶犯于显忠缉拿归案,于1950年12月 9日召开宣判
大会,将于犯押至烈士墓前执行枪决。其他凶犯 (除蓬世隆畏罪潜逃日本,张忠信、李忠孝逃
往外地)均被人民政府在1950年“镇反”运动中予以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