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镇边军统领富古唐阿率兵2 500人进驻铁山包,在治城东4里处修筑5座营垒,呈梅花形,人称“五大营”。
△道士路教顺在桃山修建山育观。从此道教传入本县。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境内移入满族5 000人,每户授地45垧,免租30均升科。
△垦荒者领地先交荒价(押租),每响收荒价1吊。所垦荒地限期5年升科,未升科荒地每年每响纳小科钱60文。
△富古庙阿率镇边军开赴中日甲午战争前线。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从绥化迁入满、汉、锡伯族1200户,设40屯,每屯30户,屯垦于境内西部平原。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11月24日(农历十月初三),俄兵入侵铁山包,焚毁镇边军五大营。是年,镇边军右翼有营前哨哨长马常成战役,其弟马常庆袭职,任铁山包镶篮旗
云骑尉。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11月27日(农历十月二十一日),金(金牛山)怀(怀獾山)马(小马鞍山)煤矿始行开采。
是年,省巡按署衙门在大口面(今年丰乡政府驻地),设矿务总分局。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12月(农历十二月),北团林子(今绥化市)武营协领移驻铁山包。乌珍布任铁山包协领署协领。
是年,全境划为正蓝、镶蓝、镶红、镶白4个旗,辖58个屯。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于筹划江省设治摺内奏,拟将铁山包改设铁骊县,未果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修筑铁山包协领署衙门。
△金纳德(心斋)任铁山包协领署东布特哈总管。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4月9日,铁山包屯田旗丁共1 200户,每户授地45响,其中15响免租,另外30响至1913年升科。
是年,协领署于大口门子屯,借煤矿局房舍,建立初高两等小学堂,有学生
百余人。
△全境出放熟地54 000垧。其中升科熟地36 000垧,免租熟地18 000垧。
19Q9年(清宣统元年)
△黑龙江省巡按使公署辖三道、七府、六厅、一州、七县。铁山包协领署隶
属绥化府管辖。
△宣统立宪,铁山包协领转饬所属各旗选举人附入绥化投票,绥、铁两处共
选出议员5人。
△金怀马煤矿停采;大口而矿务总分局移交铁山包协领署。
1910年(清宣统二年)
△境内征收的税捐有营业税、物产税、杂税,计3个税种。
△初高两等小学堂迁校于协领衙门院内。是年秋,学堂停办。
1911年(清宣统三年)
△巴施武任铁山包协领署协领。民国4年曾一度调省,旋即复任。
△铁山包疆界,西以铁山包河与余庆(今庆安)为界,南至横头山、拉把河
流域,东至大、小马鞍山、获獾山、金牛山,北至藕根河流域。
△境内人口为21 263人。
1912年(民国元年)
9月,何子成创办铁骊慈善会。
是年,城西呼兰河设渡口,以木船摆渡,接送过往行人。
△金怀马煤矿所采之煤批销绥化售煤分局328 475斤,合钱20 162吊余。
△铁山包设邮政分局,山商号“公兴涌”代办全境邮政业务。
△由金纯广资助,道士孙永庆募化集资,开工修建凌云山明命寺庙宇。
1913年(民国2年)
△绅士李春山、来琨、杨少卿等赴奉、吉一带招收垦荒户,年内出放逃佃耕
地40 339垧。
1914年(民国3年)
6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分设三省十道,铁山包协领署隶属黑
龙江省绥兰道。
9月,设铁山包第四清丈兼招垦分局,年内收清丈费12 986银元。
是年,境内发生鼠疫,因染疫死亡618人。
1915年(民国4年)
2月17日,黑龙江省巡按使公署第9号文件,任命王树声为铁骊设治局首任设治员,兼铁山包协领署协领。3月5日,再次行文催任,4月莅任。
是月,设警察分所。翌年,改称警察所。
△东北路林务分局由庆城(今庆安)移驻铁山包,当年8月裁撤。
3月9日,改铁山包为铁骊,置设治局,隶属绥兰道。庆城林务局因办理不善奉文裁撤,其林政事项归铁骊设治员兼办。
5月14日,泰文将庆城县安邦河以东铁山包河以西划归铁骊。
8月20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财政部对铁骊、庆城等18县受灾区发赈银3万元并由大总统袁世凯捐报3000元。
9月12日,境内遭风雹灾害,灾区长70里,宽16里,受灾农田1 100余垧,损坏房屋56O余间。
10月,铁骊地方水把头抗捐,要求减免河绠费。
是年,设捐务所,年征土地税银5 950元。
△建立铁骊警察分所,设警佐1名,正副巡官2名,雇员2名,警察54名,驻北关l河嘴子。
△铁骊设治局撰写地方志资料2.9万字,于民国8年9月上报省通志局。
1916年(民国5年)
1月15日,黑龙江巡按使公署饬派林松龄、翟文选等为铁骊、庆城、绥化等12县灾区宣抚员,办理劝赈抚灾事宜。
7月25,王丹挥任铁骊设治员,兼铁山包协领署协领。
是年,城内西南街设私塾1处。
1917年(民国6年)
2月,马显廷、马革卿各自呈领北关门嘴子林地20O平方里,始伐林木。
10月,绥化陆军旅部骑兵第七连进驻铁骊,当地人习惯称为“马七连”,营址在今县人民医院处。
是年,境内有万台东烧锅年产白酒9 600斤;东合永油坊年产豆油4 800斤;
5家粉访,年产粉条6 550斤。
1918年(民国7年)
12月,省属官商合办“铁嫩森林公司”,大批采伐、运销境内木材。
是年,城内增设女子初等小学校1处,四乡增设初等小学4处,全县有学童200余人。
△县城西南街、西北街务办义学1处,共招收学生20人。
1919年(民国8年)
2月,张修林开办“和发东”诊所,铁硼始设中医诊所。
是月,一股报号“闯王”的土匪率一二百人的马队,攻入城内,商铺民宅遭
洗劫。
12月,设铁俪林业事务所。
是年,发照准许私人木商进山伐木。全县有 11户木商,把领3 000余人,在
大呼兰河、大依吉密河、安邦河沿岸采伐林木。
△凌云山明命寺(又名太圣宫)修建告竣。明命寺是当时省内较大的庙宇,有山门、钟鼓二楼、大1旬、玉皇殿等建筑,巍峨壮观。
△在大口面设置无赁渡船。
1920年(民国9年)
1月12日,邹洗接任铁俪设治局设治员,兼铁山包协领署协领。
6月,铁缅设治局将境内炮手编组成会,设会董1人,副会董2人,有会丁20人 11月,设治员邹洗创立义仓,境内每响地皆征谷2升,年内储粮152石。民国13年开仓赈济灾民粮谷110余石。
1921年(民国几年)
7月26日,夏继茂接任设治员,兼铁山包协领署协领。
是年,乡民集资,架设黄水泡和龙王庙两座木桥。
1922年(民国11年)
△铁骊设治局收降土匪改编为山林警察游击队,下设5个分队,每队有40至50人不等,分驻于东西两乡各屯。
1923年(民国12年)
5月15日,铁山包协领署移防绥化水安镇。
12月28日,韩之栋接任铁骊设治局设治员。
1924年(民国13年)
9月,李福绵筹金8万元大洋拟在铁骊兴办火犁(拖拉机)农业有限股份公司大力开荒振兴地利。
11月,黑龙江督军吴俊升捐谷赈济铁骊灾民。
是年,铁骊南、西、北3乡设保卫团,有常驻团丁45人(其中索伦队员15人)散在团丁150人。
△在庆铁通道上架设安邦河木桥。
1925年(民国14年)
7月,奉黑龙江省教育厅令将铁骊劝学所改称教育局。
1926年(民国15年)
 △始征契税,年收契银200两、典契银50两。
 △僧人永慧、佛教居士杨省春修建明霞寺。
1927年(民国16年)
 1月,成立实业局和通俗教育社。
 2月19日铁骊警备队统编为黑龙江省警备第五路第三独立连。
 是月,全境划为街内、田升、后黎家、何凤楼4个百户,百户设长。
 6月1日,傅曾杰接任铁骊设治局设治员。
1928年(民国17年)
 △增设二屯、刘纯、徐家磨房、大口门子4个百户。
1929年(民国18年)
 2月,撤销绥兰道尹公署,铁骊隶属黑龙江省。
7月30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将通河、汤原、木兰、铁骊等地界址勘划完毕。
11月24日,柳文林接任铁骊设治局设治员。
1930年(民国19年)
△境内出放荒地1 500垧,共收租洋7 500元。
△乡村兰发屯成立私塾1处,有学生18人。
1931年(民国20年)
6月16日,莫嵩柏接任铁骊设治局设治员。
7月,马占山率部由通河入铁骊,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抗日救国,后渡伊
吉密河开往海伦。
是月,一架日军飞机入侵铁骊上空,投下炸弹3枚,其中1枚落在铁嫩公司附近,2枚投在凌云山庙附近,炸死1人、伤2人。
是年,铁骊成立火犁公司北山建有火犁房子,年内开荒约数十响,仅部分地
块种上庄稼,由于耕作粗放,不久即撂荒了。
△设立救济院,收容贫民,对病逝者给予棺木安葬。
1932年(伪大同元年)
春季;入侵铁骊的日本关东军从绥化乘汽车行至安邦河大桥时,受到“双英”、“四合”两支民众武装的截击,20多名日军被全歼。
7月18日,省长公署例会字第956号文件,赵桂岩(丹石)任铁骊治局设治员 7月,水患成灾,铁骊城内西南区进水,部分房屋坍塌。安邦河、呼兰河沿岸
农田全部被淹。
是年,中共八县地委(铁骊、庆城、巴彦、绥化、绥棱、望奎、木兰、通河)设在铁骊境内的喇叭河一带。
1933年(伪大同2年)
5月,日本关东军侵入铁骊。
△废铁骊设治局,置伪铁骊县公署。铁骊划为丁级县,赵桂岩任伪县长、日
本人结城忠任伪公署参事官。
是年,全县划为3个区。第一区辖33个屯,第二区辖53个屯,第三区辖53
个屯。
△建立户口管理制度。设城乡居民户口卡、底册。
1934年(伪康德元年)
10月,铁骊县从黑龙江省划出,隶属伪滨江省管辖。
是年,铁骊县警务局内设警务、司法、保安、特务4股。下辖铁细、平安(今双丰镇)警务分局。
1935年(伪康德2年)
1月,实行保甲制,全县划分为3个保、16个甲。
春,于慧南在铁骊县城内创办基督教信义会,宣讲基督教义。
5月,成立铁骊县教育会。
7月,开办电话、电报业务。
9月25日,始建呼兰河大桥(今铁力西大桥)于工工月30日告竣,桥体为木贡结构造价4 340元。
是年,设立凌云山、南关门嘴子、北关门嘴子、五花山等4个警防所。
△伪满陆军二十四团十六连进驻铁骊。
1936年(伪康德3年)
8月1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签署通告,将第三军正式改编为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下辖的五、六、七、八、九师活动在铁骊南部山林地带。
△设立公共运动场,场址在伪县公署路南。
10月,日伪调遣大批军队对汤原、宾县、木兰、通河、依兰 5县“大讨伐”。
为粉碎敌人的“大讨伐”,抗联第三军主力3个师挺进铁骑山区。
11月,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率100余人袭击了神树日本关东军兵营。日军指导官森升被击毙。
△县内油米加工业开始使用重油机进行制米生产。
12月,赵尚志率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骑兵队500余人到达铁骊,与六师及一师先遣队会师。后向海伦西征。
△抗联第五军第一师在师长关书范率领下,挺进到松花江以北,在铁骊。庆
城、通河等地开展游击活动。
是年,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第七团团长张连科率60余人,在马鞍山一带抗
击日本关东军。
△伪满林业株式会社铁骊分社成立,下统20多个林业公司和伐木组,从此,日本人操纵境内森林采运大权。
1937年(伪康德4年)
△按伪满文教部训令铁骊各学校开设日语课,强制学生学习日语。
△设铁骊营林分署。
△曹丹忱开设“文光诊所”,为境内首家西医诊所。
△城内设女子小学校,翌年停办。
1938年(伪康德5年)
4月6日,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师七团团长张连科及14名战士,在马鞍山附近同日伪军警联合讨伐队发生激战,为国捐躯。
10月1日,绥化至铁山包(铁骊)铁路通车开始营业。
秋末冬初,抗日联军第三军警卫团政治部主任朴吉松率30余名战士,夜袭铁
骊二屯(今工农乡胜利村)伪保甲所,缴获长枪6支。
12月15日,绥神铁路(绥化至神树)通车。
是年,日本开拓团修建韩家(今王杨)、横太(今安邦河)、桃山、北关吟
树林)4处灌区,引水种稻。
1939年(伪康德6年)
4月,设日本青少年铁骊训练所,所长原日军少将高桥要一。年内,训练义勇
队员2 876人。
△废保甲制,实行街村制。全县划为1街2村23屯。
△铁骊县由滨江省划归北安省(省会北安街)管辖。
6月,抗联第三路军龙南部队在铁骊县鱼眼泡战斗中,击毙伪绥化警察队50名缴获长短枪50余支。
8月4日,伪满开展“国军飞行机献纳金”运动,规定滨江省献纳28万元,其
中哈尔滨承担20万元,苇河、铁骊、望奎、郭尔罗斯后旗、绥棱、木兰、延寿、
呼兰、肇东、兰西、阿城各县承担8万元。
10月,铁骊火车站设立警护团。
是年,日本“青叶”开拓团强行进入陈家围子屯,全村20余户农民被迫迁到
王道屯。
△的县公署将呼兰河沿岸40余户居民强行并入二屯,拆毁房屋90余间,并将二道河子一家农户5间草房烧毁。
△境内设立日本开拓团15个,有日本“开拓民”2 996入,霸占耕地8万余田. △铁骊设邮政分局。
△伪满县公署副参事官菊地三郎主持编写出口文本《铁骊事情》,计5.8万字
(打印本)。
1940年(伪康德 7年)
2月12日,高继贤、朴吉松率抗联第三路军龙南部队在铁驷北依吉密河夜袭日伪军联合部队,击毙日伪军70余人。
2月15日,抗联第三路军龙南部队在小依吉密河与日伪军激战,击毙日军20多名,伪军30多名。
3月3日,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师长周庶范率部在北关门嘴子同日本关东军守备队、伪军警联合“讨伐队”交战,歼敌工0余人。
3月见日,伪满公布征收谷物的《促进出荷统制法》。年内全县交出荷粮830
吨。
5月3日,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在铁硼南八里川伏击日本移民团,歼敌警卫
兵20余名,缴获马39匹。
5月20日,抗联第三路军第六支队袭击铁硼县圣浪车站。共歼敌30余名,缴枪30余支,现款 9 000元。
6月1日,高吉贤率抗联第三路军六支队43人,夜袭铁马丽县日军守备队和伪
警察武装,毙敌 70 人,缴轻机枪 1挺,步枪15支。
△绥佳(绥化至使木斯)铁路全线通车。
是年,赵尚志部队36名抗联战士,夜袭模太山日本开拓团(现卫国乡,杨德
仲屯),经过激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马匹,撤离前烧毁了油库。
△设平安村(今双丰镇)粮栈和粮谷交易场,隶属庆城县兴农合作社。
1941年(伪康德8年)
3月 10日,成立铁缅县道教分会。
4月10日(农历三月十四日)21时,铁骗发生4级地震。
夏,“大二火锯”,开锯生产,厂址在铁力林业局木材加工厂南半部,占地1万多平方米,业主日本人小川,有工人100余名,至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被日寇掠夺红松成材近10万立方米。
10月下旬,抗联十二支队长朴吉松,率领20名队员与第六支队长张光迪队伍
会合一起,在铁骊县南部山区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国宣传工作。
冬,抗联第三军六支队十六大队长隋德胜,在凌云山与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 12月。日寇纠集了5个县的伪军警组成联合“讨伐队”,在燕窝山与抗联交战3名朝鲜族女战士被逮捕。
是年,铁骊至丰林沟森林铁路修筑告竣,全长85.83公里,至“八·一五”东
北光复前,共运出木材70余万立方米
△县有私营商户85户,从业人员367人。
△建立县立病院,有12名医务人员。
△推行《物资统制法》,对城乡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配给制。
1942年(伪康德9年)
3月1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抗联第九支队队长孙国栋率20余人,与伪神树
森林警察队在石长站北沟交战,击毙伪警察2人,缴获轻机枪1挺,伪警队溃逃。
5月19至22日,朴吉松和孙国栋率45人袭击了桃山、王杨车站伪铁路警护分团驻所及伪警察分所。
是月,伪铁骊县警务科与日本宪兵队联合逮捕铁骊地区抗日积极分子王树声
等26人,6月16日将13人押送哈尔滨检察厅判刑。
10月,中共北满省委书记金策在庆城县南山召开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抗联部队
干部会议,将 50余人统一编成 3个小队,于天放小队在海伦、绥棱活动;朴吉松
小队在铁骊、庆城活动;张瑞麟小队在巴彦、木兰、东兴活动。不久,朴吉松在
庆城县福和店被捕,于1943年8月在北安被害。
1943年(伪康德10年)
2月25月,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的留守人员,在铁骊县640高地与日寇讨伐队交战。
春,日本关东军在黄大窝堡(今东方红村)修建军用飞机场,占地25平方公里。
7月1日,庆(城)铁(骊)合县为庆安县,原铁骊县城改称铁骊街。
7月,抗联马克政部队,在神树村理汰沟子与第九支队会合,后向绥棱方向转
移。
是年,日本业主在神树开设“三友化学工厂”,提炼松根油。
△全县未被征入国兵的青年,一律编入“勤劳奉仕队”,每人服苦役3年,每
年4个月。
1944年(伪康德 11年)
是年,日本“后胜林业商会”,在燕窝山年采红松1万立方米。
△朴吉松率20余人袭击了日本关东军黄大窝堡飞机场。
1945 年
8月七日,铁骊人民欢庆解放,奔走相告“满洲国”垮台,日本帝国主义失败投降的消息,举行群众庆祝大会,搭牌楼,张灯结彩,连续庆祝3日。
8月16日,成立铁骊地方维持会,张锦文任会长
8月22日,苏联红军空降小分队一行3人在马鞍山着陆,迫使日本守备队全部缴械投降。
9月15日,成立中国国民党铁骊县党部,刘子轩任书记长。
9月26日,中共党员马三省和革命群众张增录,被伪神树保安队杀害于神树铁路西大桥。
9月末,群众自发地攻打韩家开拓团本部,日本“开拓民”被打死近百人。
10月15日,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通知敬挂毛主席像。
11月,绥化苏联红军司令部派1个连进驻铁骊,维持地方治安,遣送日侨、日
军回国。
1946年
1月15日,成立铁骊特别区,何佩林任区长。
2月5日,撤销铁骊特别区,成立铁骊县位办事处。李大光任县位,辖铁验。
田升、神树3个区。
2月至3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党中央从山东胶东根据地选派700名地方干部参加北满剿匪建政斗争。徐柏生于2月6日,首先到达铁骊特别行政区(也叫中心区)任政委,相继唐光裕、孙兆鸿等先后被派到铁骊,开辟新区工作。 3月6日晚,徐柏生、唐光裕、孙兆鸿3名党员秘密组建了铁骊第一个中共支部 3月中旬,改庆安县大队第四连为铁骊县大队;改庆安县公安四分局为铁骊公
安科。徐柏生率县大队十余轻骑追杀“黑龙”(于振江)、“五洲”(王忠清)百余名土匪,由后黎家屯追杀到庆安河北,初战告捷。
3月26日,黑龙江省铁骊林业公司(今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的前身)成立。从
铁阿政区内划出林地4 5291公顷为其施业区。
是月,铁骊铁路工务段百余名工人开会斗争了铁骊车站伪站长刘永昌,徐柏
生代表人民政府讲了话。会后,铁路工人推选了新站长。
4月,铁路、林区工人和小手工业工人成立“工人会”,街道居民成立“妇救
会”,乡村成立“农会”。组建铁骊县建国联合会。
4月15臼,苏联红军撤离铁骊。各单位职工干部和学生欢送苏军回国。苏联钞票停止流通。
是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处理日伪土地的指示》,全县农村群众武装组织和农会将日本开拓地、满拓地以及日本人和汉奸所有耕地共9 899垧,无代价的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以利春耕,以增民食。
5月12至15臼,徐柏生率领文艺宣传队,到田升、神树慰问演出。
5月,中共南满分局控制的一些省县失守,一批干部撤离,充实到北满各省县。刘先、原野、吴国天等被派到铁骊,筹建地方民主政权和地方党的组织。
6月5日,庆(安)、铁(骊)分县,恢复铁骊县制。
6月6日,隆重举行康化禧烈士追悼会。
6月14日,县大队在政委徐柏生的指挥下,出击集聚在杨德仲屯的土匪,经两个小时激战,击毙了匪首“黑龙”及机枪正副射手等7名.打伤6名.生擒1名,余匪向庆安管区狼狈逃窜。缴获马19匹、步枪7支、手枪7支、轻机枪梭子2个。
6月27日,铁骊县政府成立,原野任县长。
△中共铁骊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刘先任县工委书记。
7月,县工委组织47人的民运工作队,分赴田升、神树、铁骊3个区和大口门子村,到贫苦农户中扎根,彻底改造农会和群众武装组织;开展反奸除霸、清算斗争;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组建基层党组织。
△田升区杨德仲屯贫苦农民控诉、斗争伪甲长“南霸天”李景云,并就地正
法,推动了全县反好清算斗争。
△全县改组了8个农会;反好除霸斗争了96人。
12月,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全县有122名青年应征入伍。
1947年
△2月4日,黑嫩省政府正式成立。铁骊县隶属黑嫩省北安专署;中共铁骊县
工委归中共西满分局第一地委领导。5月,铁骊县归黑嫩省第三专署管辖。9月16
日,恢复黑龙江省原建制,铁骊县由省直辖。
2月,县境内发现克山病,有145人发病,12人死亡。重点发病区是洋井(今红光)和县城。
4月10日,铁骊县邮电局成立,开办邮政、电信业务。
25日,县工委举办“土改骨干培训班”,培养积极分子60人。
春,西满军区派六十二团一管一连来铁骊县围剿残匪。
5月10日,县大队第二排副排长何世恩在石长剿匪中光荣牺牲。
5月,为解决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县工委决定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增产节
约活动。干部自己种地108垧,解决部分吃粮和吃菜。
6月下旬,全县开展“大生产运动”,除了农业扩大播种面积2 600垧;还大
力兴办公营工业,在日伪遗留企业的基础上,新建了利民油坊、胜利米厂、解放
炼油厂、神树煤矿、大众车铺、共同皮业社、军属被服厂等。
10月13旧,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黄欧东视察铁骊农业、林业、煤
矿后,给省主席范式人、财政厅长倪伟写信,反映了视察情况。
10月下旬,为贯彻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县开展平分土地运动。由于土匪搔扰,到12月初运动才全面铺开。
是年,东北民主联军于铁骊火车站前设兵站部。
△为解决战勤急需木材,县政府组织采运大队到鹿鸣沟,采运木材5万立方米 △全歼境内“五洲”、“黑龙”两股顽匪,匪首“五洲”(王忠清)在庆安县被处决,剿匪斗争胜利结束。
△铁骊县组织了60人,25副担架,13台大车组成的首批担架队,随军参加辽沈战役。
△省政府在本县建立荣军疗养院,先后接待了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中致
残的人员2 200人,荣院于1954年10月迁往绥化。
△全县组建了3个区工委、7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有党员别名。
1948年
年初,根据党中央和东北局的部署,结合土地改革,开展了“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整党运动。这次整党主要是解决党的地方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全县有13名党员被清除出党。
2月,铁骊县派出由150人、17副担架、10台大车组成的第二批担架队,随军参加了解放彰武、昌图、大榆树、四平等战役。
3月,铁骊县政府发放房地执照,确认翻身农民的房屋土地所有权。
△田升区潘家岗村黄殿卿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5月,亚光、光普等5个私营诊所联合组成“大众医院”。
△全县实行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城镇居民使用户口簿。
8月21日,神树区山洪暴发,镇区内遭到洪水袭击,冲倒房屋170间,23人丧生。县委、县政府拨款3 600万元(东北流通券),为灾民建房60余间。
8月23日,《新黑龙江报》第一版报道:克东县救济铁骊神树区灾民。运输队、石山站。铁工厂3个单位职工共捐现款5 56000万元。
8月中旬,县委召开公开建党大会。中共铁骊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铁骊县委
员会。
9月,铁骊城区工会成立,下设有火锯、贮木场、装卸、手工业、公私企业等
5个分会,共有会员758名。
△城区西北街、东南街分别成立妇女会,共有妇女会员207名。
△县委、县政府在田升区建设村开展基层建政试点工作。
△铁骊县人民法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