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山脉

第二节 山脉


铁力县属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带,境内多山,主要山脉有:
平顶山(又名白石砬子)位于县境南部边界地区,主峰地理坐标东径128。28‘,
北纬46。38‘,海拔高度1 429米,为县境内第一高山,也是小兴安岭东南段山脉之
巅。东西跨越17公里。由干山势较高,山中植被因受红外线影响,多加医松和草
类。因山顶平直故名平顶山。
五华(花)顶子山 主峰地理坐标东径 128。45‘30‘‘,北纬 46。29‘,海拔高度1 227
米。该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成巍迹模恕姜本县与通河县之界山。山中植被为针阔
叶混交林。秋季,山上树木五颜六色,远望山巅呈花状,故名五花顶子。
小城墙砬子 共有四座山峰组成。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8。34‘小,北纬46。48‘,海
拔高度1 223米。南峰海拔高度1 175米、西峰1 157米、北峰1 120米。该山呈
南北走向,跨越5公里。山体岩石为白岗质花岗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以
阔叶林为主。因山形如城墙,故名城墙砬子。
大 箐 山 位于朗乡镇东9公里,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8。59‘30‘‘,北纬46。56‘
30‘‘,海拔高度1 203米。山体岩石为砾岩质砾岩,灰和灰绿色中酸性凝灰岩,英
砂岩,粉砂质板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因山高而青,故名大箐山。
四 平 山 位于朗乡林区胜利南沟后堵,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8。59‘20‘‘,北纬
46。56‘40‘‘,海拔高度1 178米。山体岩石为花岗斑岩及花斑岩,植被为针阔叶混交
林。山巅平坦,故称四平山。
三个大山 位于县境北呼兰河上游,由四座山峰组成。主峰为南峰,地理坐标,
东经128。34‘,北纬47。12‘,海拔高度1 171米。南二峰海拔高度1 121米、北峰
1 118米、北二峰1 148米。山体岩石为砾岩质熔岩类砂岩,粉砂岩,黑色板岩。山
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燕 窝 山 位于县境内西南端,安邦河之后堵,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8。27‘,
北纬46。32‘,海拔高度1 162米,东西和南北长各跨越6公里。山势陡峭、险峻,
脊部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山体由近20个大小不同的山峰构成,形状如燕窝。
  耳 朵 眼 山 主峰地理坐标,东经 128。59‘30‘‘,北纬46。47‘,海拔高度1 167米。
山体岩石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太 平 岭(又名芦吹山) 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8。40‘,北纬47。12‘,海拔高度
1 090米。山体岩石为白岗质花岗岩、白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
交林,以阔叶林为主。该山是呼兰河、场旺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馒 头 山 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8。56‘,北纬46。31‘,海拔高度为1088米。山
中植被为针阔混交林,以阔叶林为主。因山峰圆形呈馒头状,故名馒头山。
锅 盔 山(又名锅盔顶) 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8。38‘,北纬 47。22‘,海拔高度
l 076米。山体岩石为安山玢岩类薄层凝灰砾岩,酸性凝灰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
混交林。
马 鞍 山 主峰地理坐标,东经 128。24‘30‘‘,北纬 47。01‘,海拔高度1 042米。
山体岩石为砾岩质熔岩类砂岩,粉砂岩、黑色板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远
望山脊形似马鞍,故称马鞍山。
大 青 山 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9。13‘,北纬46。47‘30‘‘,海拔高度1 014米。
山体岩石为白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老平秃山(又名白头山) 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29。45‘30‘‘,北纬47。39‘30‘‘,海
拔高度939.8米。山体岩石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摩牛山(懒牤出)位于县境内西南部桃山镇与卫国乡交界处,海拔高度927米。
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东西跨越8公里,南北为6公里。该山三面坡缓,北坡较
陡,整个山体由大小13座山峰组成,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远观山如卧,故名
懒牤山。
鸡 嘴 山 位于县境北部,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高度827米。传闻鸡能
降蛇,故鸡岭地区无蛇。山中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远望山势犹如一只引吭报晓
的雄鸡,故名鸡嘴山。
金 牛 山 位于县境中部,神树镇南端,距神树7.5公里,海拔高度812米。山
体呈东南西北走向,南北跨越5公里。民间流传该山曾有金牛过此歇蹄,故叫金
牛山。山上盛产人参,曾有人一次挖8苗,价值数万元。山下一谷回金牛沟,长
5公里,沟溪汇入小呼兰河。
亮白砬子(又名悬羊峰) 位于县境中部,距桃山镇25公里。山体垂直耸立,
海拔高度590米。1981年夏,黑龙江省长陈雷曾登山视察、更名悬羊峰。峰下原
始红松林木郁郁葱葱,成为小兴安岭保存完好的天然林,树龄均在200年以上。
1982年,被省政府划定为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并辟悬羊峰为旅游胜地。
(见附图)
桃 山 位于县境中部,桃山镇北2.5里,山体呈南北走向,南北跨越3.5公
里,海拔高度442米。北坡有天然石洞一窟,清末曾置铜铸慈航普渡天尊、红孩、
龙女像,今已散失。冈山巅形状似桃,故名桃山。
五 龙 山 位于县境中部,山体呈东西走向,东西跨越2.5公里,海拔高度363
米。山中林木大部为阔叶混交林,其中杨、滩林多分布在山谷间较平坦的湿地上。民间传说该山曾有五龙相聚,故名五龙山。
凌 云 山 位于县城东甫30公里处。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长4公里,海拔高
度341米。因山终年云遮雾绕,取名凌云山。山下建有太圣宫(亦称明命寺),清
末曾有道上居住,香火很盛,后遭破坏,道士被逐,寺庙被毁,现仅存残迹。
此外,境内还有海拔千米以上的无名高地22处。

@img6W801AO.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