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第一节 土壤
铁力县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种类繁多。既有地带性土壤(黑土),也有非地
性土壤(河淤土、沼泽士);既有水成土(泥炭土),也有半水成土壤(草甸
土);既有山地土壤(暗棕),也在平原土;既有自然形成的土壤,也有人为创造
的土壤(水稻土);既有宜农的土壤,也有宜林、宜牧的土壤。本县土壤肥沃资源
丰富,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随着土地垦
殖面积的日益扩大,土的侵蚀(即水土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特别是山区向平
原区的过渡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大。星植后的土自然植被破坏。使大片上失去了
天然保护层。如遇暴雨连降之年,流失严重。每年全县可流失地表土50万吨。卫
国乡东部岗地,原来是肥力较高的中层岗地黑土。1983年土壤普查时发现,表层
土厚度只有10厘米,有机质含量只有39.2%。每年春季刮6级以上大风,西部平
原风蚀严重,可剥掉表层上6毫米。土被侵蚀,肥力在降低,也是本县土地资源
存在的严重问题。
一、土壤养分
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8.04%,在全省、全国均属一级水平。按其含量
多少可分四级:一级土壤占可耕地面积的78.56%、二级占20.8%、三、四级仅
占0.53%。有机质含量为一级的土壤以双丰镇面积最大,其次为年丰、卫国两乡;
有机质含量为二级的土壤以王杨乡最多,其次为工农乡。全氮,平均含量为
0.368%在全省、全国属二级水平。按其含量可分四级:一级土壤占可耕地面积
的27.76%二级占70.82%、三、四级仅占1.42%。全氮含量为一级的土壤以农工
乡为最多,含量为四级的土壤均分布在年丰乡。碱解氮,平均含量为390PPm,远
大于全省、全国一级标准(200PPm)属含量丰富。按其含量分为三级,而含量最
少的三级土壤,权在年丰乡有4 000余亩。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9PPm,在全省、全
国属四级水平,说明本县土壤速效磷素的含量是贫乏的。按其含量多少分七级:含
量在一、二级的土壤占可耕地面积的7.2%,含量在四、五级的占65.78%。速
效磷含量为一级的土壤,以铁力镇为最多;含量为七级的土壤,以双丰镇为多。速
效磷含量为一级的土壤,以铁力镇为最多;含量为七级的土壤,以双丰镇为多。速
效钾含量均匀一级(只在年丰乡有极少三级含钾土壤)。全县9个乡镇,土壤中养
分状况有明显差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山区和土地开发较晚的乡镇为高,而开
垦时间较长的平原区较低。桃山、神树、朗多3镇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9.51%、
10.54%和9.92%。卫国乡和工农乡有机质含量次之,分别为8.38%和9.3%。铁
力镇、王杨乡、年丰乡和双丰镇有机质含量低,分别为8.02%、6.28%、7.47%
和7.3%。从总的含量趋势看,有机质含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全氮的含量和变化
趋势,与有机质的含量和变化趋势相仿。土壤中速效养分,碱解氮的含量以神树、
工农、朗乡和桃山4乡镇为高,都在400ppm以上,王杨乡最低,其含量为别34OPPm;
速效磷的含量以铁力镇和卫国乡为最高,分别为47PPm、25.6PPm,王杨乡和工
农乡最低,分别为15.6PPm、14.7PPm;速效钾的含量以工农乡和朗乡镇为最高,
分别为509.7PPm、460.7PPm,铁力镇为最低,347PPm。总之,铁力县各乡镇土
壤碱解氮含量不很高,只能为中等偏上水平。速效磷含量很低,属贫乏状态。速
效钾含量虽然比较充足,但由于氮、磷肥施量增长,也应增加钾肥的施量,从而
不使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比例失调。
二、土壤理化性质
全县土壤属酸性到弱酸性,PH值为4.5至6.2之间,酸性土壤对土壤肥力的
有效利用和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全县土壤平均容重在0.8~1.5克/厘米3之
间,从表层向下,土层的容量亦愈大,土体愈紧实。全县土壤三相比(即土壤中
固、液气三相体积之比)幅度为32.18至58.51:29.17至59.98:0至29.69。
本县土壤的三相比同理想的土壤三相比相对照,可看出。土壤中液相比大都接近
或超过固相比,液相比过大,说明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冷浆,不易提高地温;另
外,气相比过小,大部分土壤气相比只占固相比三、四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说
明土壤通透性不好。全县大部分土壤为中壤或重壤,只有泥炭土为轻壤。对于农
作物生长,以轻壤为最佳。故本县耕层土壤较重。全县土壤物理性粘粒(粘径<
0.01mm)含量45~60%。
三、土壤种类
本县土壤可分为8个土类、24个亚类、20个土属、39个土种。
黑 土 此土类土壤是腐殖质多年沉积与淋溶作用的产物。土壤中腐殖质含
量高、结构好,营养成分丰富。土壤含有机质6.87%、含全氮0.324%、含碱解
氮339PPm、含速效磷15PPm、含速效钾413PPm。土壤的酸碱度为弱酸性,PH值
为5.68,容量为1.14克/厘米2,三相比为43.67:32.66;3.67,质地为重壤,粘
粒含量45.3%。黑土类是本县的主要农业土壤,分布在双丰、卫国、王杨、年丰、
工农5个乡镇,总面积达211 938亩,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25.12%。现已垦耕地
145 59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7.72%。黑土类土壤在星植初期,养分含量很丰富,
是肥沃的土地。但由于长期耕种,大量摄取,少量补充,致使其养分含量明显下
降。到1983年,全县黑土类有机质含量只有6.87%。比全县土壤平均含量
(8.04%)还低1.17%,在各类土壤中含量为最低。这就要求人们在利用黑土资源
时,注意养地培地。使其越种越肥。
白 浆 土 此止类土壤是岗坡地自然植被杨、桦、柞杂木林的腐殖质沉积过程,
又经白浆化过程而生成。土壤中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其下层养分含量则很少。
本上类养分总储量为:有机质7.12%、全氮0.337%、全磷0.212%、全钾3.26%、
碱解氮354PPm、速效磷24.8PPm、速效钾359PPm。此上类理化性质:酸碱性为酸
性或弱酸性,pH值5.67,容重为1.24克/厘米2,三相比为48.29:38.58:13.13,
质地为重壤,粘粒含量45.16%。白浆士有机质含量比全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
(8.04%)低0.92%,比黑土类还高0.25%。但因其结构不好,是农作物生长的
障碍层次。白浆止类主要分布在桃山镇、铁力镇及卫国乡。总面积为140 453亩,
占可耕地面积的30.1%。现已垦地20 40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
草 甸 土 此土类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草甸植被,经草甸化过程发育而成的
非地带性半水成土壤,本土类多分布在各河流沿岸、沟谷低地。总面积为398 248
亩,占可耕地面积的47.2%。现已垦地190 43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6.32%。是
本县主要的耕种土壤。草甸土的养分含量:有机质8.41%、全氮0.383%、全磷
0.295%。全钾3.19%、碱解氮440PPm、速效磷21.5PPm、速效钾445PPm。本土
类理化性质:酸碱性为弱酸性,PH值5.53,容重为1.07克/厘米2,三相比为43.01
:39.13:17.86民质地为中壤或重壤,粘粒含量44.56%。草甸土有机质含量最少
为6.8%,最多达10%以上,较黑土类、白浆土为高,并且主体比较疏松,是肥
沃的土壤。但因冷凉,其养分的有效性较差。
沼 泽 土 此止类是一种非地带性的水成土。在低洼地中,由沼泽植被苔草小
叶樟群落长期过湿沉积母质,经过草甸化、沼泽化过程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呼
兰河、依吉密河等河流沼泽地和沟谷盆地低洼处,分布较零星。此止类养分含量:
有机质13.97%、全氮队0.46%、全磷队0.31%、全钾2.81%、碱解510ppm速
效磷37PPm、速效钾434PPm。此止类理化性质:酸碱度为弱酸性,PH值5.4,容
重1.04克/厘米2,三相比为36.74:33.57:29.69,质地为重壤,粘粒含量
50.63%。沼泽土上类养分潜在含量高、主体结构好,但其土壤冷浆,养分的有效
利用不高。耕作时,应注意促使养分转化。全县有沼泽上土壤434 978亩,其中已
垦耕地23 13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42%。
泥 炭 土 本县多为草类泥炭土。在低洼地,由于常年积水,苔草群落沉积,经
过泥炭化过程而产生。该土壤面积为1 016亩,占可耕地面积的0.12%。泥炭土
养分含量:有机质35.86%、全氮队0.929%、全磷0.336%、全钾入2.23%。理化
性质。酸碱度为弱酸性,PH值5.6,容重为0.91克/厘米2,三相比为50.09:
37.80:12.11,质地为轻壤,粘粒含量29.8%。泥炭土潜在养分含量高,主体结
构好,是最肥沃的土壤,又是改土原料和肥源。可直接施用改良土壤,也可用来
造肥,制腐殖质酸类肥料。
河 淤 土 此土分布在呼兰河两岸。它的形成主要受河水泛滥的影响。在低河
漫滩,河水向低洼地冲积母质,腐殖质逐渐淤积经草甸化过程,形成河淤土。本
类土壤有74 132亩。其养分含量:有机质7.10%、全氮0.311%、全磷0.257%、
全钾3.52%、碱解氮351ppm、速效磷13.8ppm、速效钾369ppm。理化性质:酸碱
度为酸性,HP值5.6,容重为1.2克/厘米2,三相比为43.01:46.86。10.13,质
地为中壤,粘粒含量44.73%。河淤士有机质养分含量不高、主体结构不好,耕作
物易受洪水威胁。
水 稻 土 此土壤是人类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一种特殊土壤。它的前身为草甸
土,经过长期淹水、种稻而形成。总面积为110 290亩,主要分布在年丰、双丰、
王杨,卫国、工农5个乡镇。由于本县种植水稻历史不久,加之每年淹水时间短,
撤水期和冻结期长,因而本县水稻土发育不完善,地剖面分化不明显,仍保留着
其前身土壤的一些特征。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8.04%、全氮动0.389%、全磷
0.209%、全钾2.45%、碱解氮495ppm、速效磷14.5PPm、速效钾329PPm。理化
性质:酸碱度为酸性,PH值5.3,容重为1.29克/厘米2,三相比为48.62:36.39
:14.99,质地为重壤,粘粒含量为49.45%。水稻土亦是本县主要耕种土壤之一。
由于长期水渍,有利于养分积累,故潜在肥力高。但土浆冷凉,养分的有效性低。
暗 棕 壤 此土类是本县土壤的主要种类,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0.25%。主要
分布于东部、南部山地林区,总面积为6 975 881亩。暗棕壤的成土过程,主要是
冷温湿润针阔叶林地带腐殖质积累及酸性淋溶过程。其养分含量:有机质
7.69%、全氮0.249%、全磷0.232%、全钾3.41%。理化性质:酸碱度为弱酸性,
PH值5.9,质地为轻粘壤或重壤。暗棕壤有利于林木生长,是森林工业生产的基
地。
<*>
<页码>79-83